探究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徐金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2

探究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徐金晶

徐金晶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设计院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风景园林建设有了很大的变革,新中式园林的产生,将中国文化传统元素很好的融入的现代园林设计当中,满足了现代人们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需求,成为现代中国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是园林景观建设不断的调整和创新过程,对西方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利用过程,不仅满足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同时也符合了现代文化发展的需求,给人们视觉带来新的艺术冲击,逐渐形成的新式园林风格。本文以新中式园林景观为重点,对其景观要素以及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中式园林景观;要素;设计手法

新中式园林不同于其他的现代园林,它包含了深刻的中华传统民族情怀和文化底蕴,是新兴的园林模式。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的分析,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效结合,将传统历史与当下时代发展相结合,塑造出属于当前时代发展的、多彩多样的园林。

一、空间布局

园林景观建设中整体与细节的相互关系与各个景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有关。也就是说在园林空间里,不仅能够通过某一个景观的观赏就能看到很好的效果,也能从在整个园林的游览中将所有的景点联系一起[1]。因此在新中式园林的设计中,将传统园林空间布局手法合理的应用于现代园林空间布局中,是新中式园林设计的重点。

在新中式园林布局中可以借助连续的空间序列,即开始、引导、高潮、尾声的序列。这种序列方式也是根据游览的路线定义。同时这种布置构造会随着游览路线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空间变换。是指通过铺装对空间进行分割,从而给人心里上的一种暗示,这种分割方式较为更含蓄,同时也提高了景观的效果;最后,看与被看的关系。看与被看是指景观与观景,即被欣赏的事物和欣赏的动作。这种空间关系的建立需要各个景点之间有一个较好的过渡,也就是空间的通透性,良好的通透性是指无论从哪个视角都能观赏风景。

二、构景手法

(一)借景

借景是指在进行造景时,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景物引导园林中,使人们在园内观赏风景的同时也能看到园外的美景,以此来丰富园林内的景色。能够借用的景物有很多,比如远处的高山、近处的流水,四季变换时的景色等,都能通过借景的手法达到美学效果。另外除了物景可借,声景也可接入园林当中。以借景的手法扩大园林有限的空间,丰富园林的景观,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无限的观赏意境。主要的借景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远处借景和邻近借景。是指将园林外的景物,不论远近都介入到园林当中。当远处的景物位置高于园林时,可以利用筑高台、起阁楼的方式去抬高观察的视觉。邻借是指利用楼台俯视园外景观。二是仰借和俯借。主要是指因园外的景观高低不一,需要登高望远,也需要从下往上仰视。从高处往下看时能够看的更远视线也更加广阔,达到一种居高望远,看尽天下美景的心境;而从下往上看,则能产生良好的园景效果。例如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则就是通过窗户向上看,视线的不同,看到的景致不同,产生的意境也不同。三,因时因地的借。因时因地是指借助于时日变化、季节变化与园林景观搭配组合。例如早晨借助朝阳;傍晚借助落日等(见图1)。

图1借景手法的应用

(二)隔景和障景

隔景和障景的手法,给园林一种深藏不露,一步一景的效果。是利用实体或者虚幻屏障在观赏者与景物之间进行相关的设置来实现。隔景分为实际隔离与虚幻隔离,将园林有效的分割。在园林中利用建筑物这样的实体将园林分割成独立的空间;而水池、湖这样的景观虽然可以空间划分但是却没有完全分割。障景一般运用于大门之处,观赏者想要进入园林,需要通过障景才能看到内部景色。一般障景自身也有一定的观赏效果,所以当观赏者在要进入园林时,会通过障景幻想内部是何种美丽景色,增加了园林的神秘感。

(三)漏景和框景

漏景是指借助漏窗、门洞、隔扇、栅栏等物观赏景物的手法。以一种若隐若现的形式吸引观赏者想要观赏的心态,体现的是一种朦胧的美感。框景指通过布置一些类似于画框的景观结构,让观赏者通过画框去欣赏景物的手法,给人一种欣赏实景画的感觉。在新中式园林造景中,框景的手法能够较好的营造景深的效果(见下图)。

图2框景手法的应用

(四)其他构景方式

在传统造园手法中,还有影景、色景等等造景方式。影景是指利用光线产生光影效果。比如湖面形成的倒影,水池中的光影,墙面上形成的投影等等。色景是指通过颜色之间的搭配形成的景色,通过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利用其颜色丰富园林植物景观。新中式园林建设中,讲究的是精致、简洁、明快、内涵等风格,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主体,建筑景观需要利用其它一些元素进行点缀,比如山石、雕塑、花木等等,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法使这些元素与空间关系更加和谐,以此来加深园林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和充实。

三、叠石理水

(一)山水关系

园林中的山和水是相互依存的,山水的不同布局形成了不同的园林风格。有的园林中侧重于水的布置,有的则侧重于山的塑造。因此不论山有多雄伟都需要流水辅助,柔化其过于硬朗的气势,不论水有多宽广都需要有山的映衬体现出水的包容,这也是山和水之间微妙的关系所在。

(二)叠山

中国园林历经了长期的建设过程,并总结了很多叠山的经验、理论和手法。陈聪周的《说园》中有‘山无定形,而有定理’的说法,即山石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却需要根据一定的技法进行塑造。因此山石的叠加就需要像画画一样,表达出自我内心思想。在进行叠石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想要模拟自然界的一些真的山石,从假山中体现出真山的韵味,就需要营造出山林在眼前的效果。例如峰、岭、洞、峭壁等山景。同时还需要注意宾主分明、先后呼应、起伏曲折等要点。

(三)理水

在新中式园林建造中,主要是对自然水景和规整式水景的处理。中国南方与北方因地理位置不同,雨水也存在很大差异。北方水源少雨水少,缺水成为新中式园林水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园林建设中,除了有较好水源的皇家园林能够造出大面积的水景,一些私家园林大多是通过挖井等方式进行水体造景。南方地区雨水多,大小不一的河流、湖泊分布较广,这些都能成为造景的对象。根据水能够随意变化形成的特点,园林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个特点建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根据水的特点把水设计成静态水和动态水,静态水景能够折射出更多的美景,给人以想象空间;动态水景则给人以欢乐喜悦的情感。在新中式园林设计中,还需要引入生态景观的理念,建造出优美的水景同时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

四、花木配置

新中式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与传统园林景观和西方园林景观不同。首先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的整体的风格是简洁明朗的,植物的选取设计也趋向于明快。在结构方面,新中式园林采用的是自然式或人工修建等方式,利用植物造型进行空间划分,一般采用乔灌木、草坪、植被等结合的方式。植物的选择方面,新中式园林设计倾向于自然式的植物,西方常引用的修建整齐的植物方式,在新中式园林中常用于点缀;色彩搭配上以绿色为主,配以其他红花,总体来讲有着较为古典的氛围[2]。

(一)植物与建筑的配合

园林中的建筑如果单独成为一体会显得特别的枯燥和呆板,缺乏生气。将植物与建筑有效搭配可以给建筑坚硬的外形中增添一些柔情和生气。在新中式园林中,大多是将植物与建筑进行组合搭配,比如把植物置于建筑后面,映衬建筑线条美的同时,增添绿色风景。在建筑体相连接的地域间,搭配相应的植物形成有效的过渡区,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丰富了建筑立面景观。

(二)植物与山石的配合

新中式园林设计中,常常会参考和借鉴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了植物与山石相组合的形式。比如在园林石岸旁边栽植垂柳、在山体旁边栽植松树等等。利用植物与石景的相互搭配,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氛围。

(三)植物与水体的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会以水为背景,将植物景观进行合理配置。新中式园林设计中,会在水景旁边栽种水生植物进行植物造景。像叠水石岸旁边,利用姿态优美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造景。

新中式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当中,植物与山水、建筑等要素间的有效配置,可以更好的丰富园林内涵,提高园林观赏效果。利用植物的特性和特征,对园林构成要素进行映衬和点缀,可以更好的衬托出园林的生机,现代生态园林的特点也得以更好的体现出来。

总结

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最大化的弥补了设计本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又吸取了西方设计文化的净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效结合,满足了人们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通过不断的创新、沉淀和积累形成了现在的新中式园林景观。在景观园林未来的复杂中,应更多的对传承我国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和创新,时期更好的符合现代化的发展,深入了解传统造园方式,结合现代社会中的新材料、新科技等,建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鹏鸣,严胡伟,刘一蓓.试论“新中式”园林情感表达[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05):51-53.

[2]吴德,黄东兵.新中式园林的美学价值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