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创新实验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解俊华

解俊华湖北襄阳市诸葛亮中学教育集团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原理,还可以提升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实验策略探究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化学方面研究成果以及重大发现都是在实验期间获得的。而且,实验还是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借助实验和观察、分析以及记录实验现象,可对化学理论进行发现以及验证,通过相应探究方法得到新知识。所以,化学教师实施教学期间,需把实验当作立足点,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探究。

一、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经典,但其设计的重点在于阐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对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实验设计,在阐明化学性质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兼顾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氢气吹肥皂泡、可燃性、爆炸》实验中,原实验设计是用玻璃尖嘴和胶头滴管吹氢气泡,吹出的气泡很少,故点燃后无明显现象,学生没有明显感触;若将玻璃尖嘴和胶头滴管换成普通玻璃管和吹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使吹出的气泡增多且呈连续性,点燃后会产生明显的火花和一连串爆鸣声。这一实验设计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

二、增强实验演示效果,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印象

实验现象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直观感受,实现现象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则容易被学生遗忘。虽然化学实验的过程往往都会伴随着实验现象的发生,但只有激烈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材料在形态、颜色上发生明显改变时才会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产生气体和实验材料的形态、颜色无明显改变的化学反应则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很快就会被学生遗忘。

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实验中,将铁钉放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烧杯中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学生仅通过观察根本无法了解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该实验中的烧杯和铁钉换成表面皿和细铁丝,使少量的硫酸铜与铁丝发生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颜色由绿色变成红褐色,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这一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增设探究性实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化学实验的验证性实验较多,目的是为学生理解化学反应提供一条现成的途径,降低学习难度,只需要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即可。但这种类型的实验与直接记忆化学方程式没有明显区别,只是用实验替代讲述而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在完成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验证性实验后,增设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和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两个探究性实验。经过观察发现,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快速生成硫酸钙附着于石灰石或大理石表面,使反应终止;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快速生成气体,根本来不及收集。

通过这两个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发现选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认识到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进而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放宽限制,做实验课堂的组织者

由于实验安全性与课程要求等限制,中学化学教师往往难以放开对学生实验的严格限制,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遵照教师的要求做实验,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无法表达,久而久之学生便有可能丧失创新思考的能力。化学教师若要切实做好创新实验教学,就需要放宽对学生思想的限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究实验活动。

由于个人想法的局限性以及实验室器材等诸多因素的约束,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使学生在组内自由商讨,教师可集中小组成员的想法并提出意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时通常要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而化学实验又对实验器材、复杂程度、环境影响等多方面有要求,故对学生来说仅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在充分考虑可行性后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与点拨。教师放宽对实验课堂的限制不代表放任学生自由实验,而是要给学生中肯的建议与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及时回归课本,理解实验原理

创新实验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后共同对实验仪器、简易程度、环境友好性进行分析综合,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优点的情况下做出新的改良,是锻炼科学思维与操作能力的课堂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研究改进策略,难免出现为了改进而忽略基本原理的情况。

例如在“证明分子间有空隙”实验中,有教师在注射器里吸进部分二氧化氮,将注射器封口后压缩活塞,注射器筒内颜色加深故得出结论。这样的创新实验虽然简洁但有失严谨,没有考虑在推动活塞时二氧化氮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体积变小的因素,所以并不能推出“微粒间有空隙”的结论。

以上例子说明创新的首要前提是符合科学事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回归课本,抓住实验目标,理解实验原理。教师的回归课本是对学生的良好示范,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经典化学实验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扎实学生的学科素养。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实验体验,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云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S2)。

[2]李海云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5,(01)。

[3]孔德旭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学法教法研究,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