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

张旭孙彩玉高枫

张旭孙彩玉高枫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患者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肝脏功能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清除患者肿瘤病灶,改善其肝脏功能。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5-0245-02

原发性肝癌是肝脏疾病中较为常发的一种。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故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多数患者在发现原发性肝癌时已属中晚期。当患者发生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时,其肝脏细胞出现变性甚至坏死,肝脏的纤维组织发生增生,周围血流信号存在异常的变化,肝脏丧失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代谢过程出现异常变化,各种需要肝脏吸收与代谢的物质大量堆积在肝脏以往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痛苦较大,且术后恢复较慢,花费较大,往往造成家庭入不敷出。近年来,介入治疗得到推广,不断有临床实验证明,介入治疗能够对原发性肝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47例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34~72岁,平均(51.2±6.3)岁。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5~76岁,平均(56.7±8.4)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检查结果符合原发性肝癌判定标准;②肝功能结果评定为A/B级;③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预判,确定患者生存时间在4个月及以上;④患者与家属明确本次研究的各项内容、流程,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近期曾接受介入治疗;②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药物过敏,依从性较差;③患者检查发现肝门静脉血栓,出现肿瘤扩散现象;④介入治疗及化疗的各项禁忌证。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奈达铂进行药物化疗,用量30mg。观察组使用介入治疗,具体操作为:①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并做好消毒工作;②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右股动脉进行穿刺操作,并置入5F导管鞘;③使用4.1F或5FCook肝管,对患者进行插入造影;④根据造影情况,主治医生应对患者肿瘤数量、位置、范围、供血动脉有明确了解,进而制定适合患者的具体手术方案。确认方案后,使用3F微型导管导入药物,后采用表柔比星联合超液化碘油对肿瘤靶血管进行栓塞处理,观察等待瘤体碘油沉积出现较为密实的情况,或者局部门静脉显影后停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给予换自制栓塞用明胶颗粒、海绵等。治疗后,应给予患者必要的能量支持、保肝治疗、水化、护胃等处理。治疗4~6周为1个疗程,治疗持续2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修订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完全缓解: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没有存活组织,或者新病灶发生;(2)部分缓解:病灶的直径缩小约50%,且没有出现新的病灶;(3)病情稳定:病灶直径缩小<50%;(4)病情进展:病灶直径增加25%,或者发现有新病灶。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总例数×100%。

对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为计数资料,χ2检验;()为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相比,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5.22%),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气,体温升高,体重减轻、乏力,肝脏部位出现疼痛以及部分消化道症状等,患者在患病后肝脏的部分功能受到损伤,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对后续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该病易引发多种不同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有疼痛、硬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目前在中国,医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针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种类逐渐增多,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的要求均不断的提高,因此寻求该病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其肝脏部位肿瘤的血液循环供给多来源于肝动脉,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后,碘油在患者的肿瘤病灶中滞留,阻碍了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血液循环与供给过程,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后,肿瘤病灶中失去血液供给的部分逐渐坏死,但对其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

肝癌临床治疗中常发现患者免疫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损,且患者一旦接受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可能出现较大的身体创伤,若患者肿瘤体积相对较大,不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可能会加重患者的治疗痛苦,延缓康复进程。因此,寻找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成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的研讨重点,肝癌介入治疗主要通过输送通道,使药物直接抵达肿瘤患部,将机体与肿瘤之间的血液循环切断,通过抑制肿瘤供血致使肿瘤逐步萎缩、坏死,最后消失。介入治疗在操作中,通常选取动脉血管做为穿刺对象,建立管道用以输送药物到达肿瘤组织血液循环处,结合高浓度药剂与物理栓塞共同治疗,双重手段达到更好疗效。且插管介入后,药物的注入会影响血液流速,导致血流减缓,给予了药物充分的溶解、代谢时间,使其能够与血液加深融合,增强药物作用,提升肿瘤周遭药物浓度,加强药物对肿瘤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因局部血管的完全栓塞缺氧而导致的肿瘤新生血管。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介入治疗一般不会损害患者肿瘤周围正常血管、组织,更安全有效,能够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介入治疗对肝脏的损害较小,且治疗后,患者肝脏恢复更优,身体康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成厚丕,兰军.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4):656-658.

[2]苏士珂,尹杰.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血清HS-AFP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05):392-394.

[3]薛宏元.原发性肝癌患者综合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8):2-4.

[4]黄忠武.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0):174-175.

[5]赵跃.经肝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0):64-65.

[6]朱轲.介入治疗与常规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