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脑出血与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赵菊华1汪灿芬2

赵菊华1汪灿芬2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卒中科;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自发性脑出血疾病越来越多。作为急诊的常见疾病,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10%-20%,患者致残致死率均较高。BNP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排钠、利尿、舒张血管和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近些年有研究表明,血BNP及其受体在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脑出血后血BNP水平出现明显异常波动。但脑出血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脑出血量几毫升至数十毫升不等,不同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及病情程度患者BNP表达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旨在充分了解血BN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脑出血量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血B型脑钠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5-0353-02

B型脑钠肽(BNP)水平可反映心脏功能障碍状况,在调节血压、血容量、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可能在MS的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以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标志的炎症因子与MS密切相关。尽管血尿酸(SUA)、BNP和Hs-CRP并未被纳入MS诊断标准中,但有助于评估MS的发生发展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为了解老年MS患者SUA、BNP和Hs-CRP水平,对2017年9月—2018年9月老年人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重症监护病房(EICU)及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基线资料见表1,组间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入院处理

由专业卒中医师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从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3方面评估,13-14分轻度昏迷,9-12分中度昏迷,3-8分重度昏迷。截至住院观察4w,记录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1.2.2研究分组

(1)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组53例和脑叶组37例。(2)脑出血量:少量出血组17例,出血量<10ml;中量出血组43例,出血量10ml-30ml;大量脑出血30例,出血量>30ml。(3)主观评估病情程度:轻中度组57例,GCS评分9-14分;重度组33例,GCS评分3-8分。(4)预后情况分组:生存组69例,死亡组21例。

1.2.3血BNP检测

2组入院6h内均抽取静脉血5ml,行血常规、血BNP、肝肾生化、糖脂代谢指标等检查。其中血BNP检测方法:静脉血样本置入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混匀,室温条件下静置1h,常规2000r/min离心5min,提取上清液体,低温-70℃冷存待测。血BNP检测仪购自于美国Biosite公司,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行全定量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血BNP正常范围<100pg/ml。

1.3统计学处理

在准确掌握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建立Excel数据库,将所有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表2结果显示,研究组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8,P<0.001)。丘脑基底节区组血BNP水平较脑叶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P<0.001)。重度脑出血患者血BNP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4,P<0.001)。不同程度脑出血患者血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依次为11.051、19.434,P<0.001)。死亡组入院6h内血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0,P<0.001)。Pearson法分析提示随脑出血量升高,血BNP也随之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352,P<0.01)见图1。

3讨论

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多肽,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最早由日本学者在猪脑中分离出来,临床医学上又将其称作B型脑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它作为利钠肽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不仅有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还能有效的起到促进排钠、排尿作用,当然也具有极强的舒张血管的作用。本研究中研究组入院6h内血BNP明显高于对照组[(124.6±39.8)pg/mlVS(57.8±19.3)pg/ml],且脑出血患者不同亚组间血BNP也有显著差异(均P<0.001),和文献研究相吻合,提示血BNP可能是脑出血后的敏感反应性指标。脑出血后血BNP升高的病理原因可能是:一是动脉破裂后溢出部分物质,并刺激脑组织分泌BNP。二是血肿形成及扩大对周围血管产生压迫,进而刺激脑组织中BNP的合成分泌。脑出血量是反应脑部损伤范围的直观指标,也是临床用于评估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数据。本研究显示脑出血量和血BNP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1),提示患者出血量越大,血BNP表达越高,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程度越明显。住院预后分析显示,死亡组入院6h内血BNP表达显著高于生存组[(163.2±21.6)pg/mlVS(109.7±20.3)pg/ml],提示早期血BNP检测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从鲁红等研究显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BNP浓度和病情程度及预后相关,且建议以入院6h内BNP>168pg/ml为阈值预测死亡情况,也进一步佐证了本研究观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BNP呈异常升高表达,且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情程度等存在紧密关系,加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BNP检测,对医师多方面了解病情、预测评估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3):20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

[3]柯国秀,王国军,王建生,等.早期继续出血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氧化应激及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