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相关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相关建议

徐乐

徐乐

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也不断提升,对政府相关单位的监督也越发有力。基于此,本文就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对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的成本,提升其利润空间,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必然会融入市场经济,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及意义

1.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中依然会存在一些经济管理上出现问题,财务活动没有透明公开,没有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所以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能够直接改变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模式,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透明程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通过改革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上的相关问题,让事业单位的经济模式更加的健康,也让其能够在政府机关变革条件下迅速适应,继续进步发展。

1.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改革也是支撑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条件。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单位的排头兵,支持着人民群众的各项生活需求,但是却在财务上过于依赖国家财政。如此财政依赖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财政的经济负担。国家财政的重大经济负担已经引起公民的严重不满,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改革能够扩大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来源,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维持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缓解民生问题。

2事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

2.1预警机制的缺乏

正是由于企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控状态之下,因此,管理者应当保证对市场变化趋势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另外,为了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单位遭受经济风险的可能性,管理者往往会根据经济管理内容选择设置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预警机制,但实践结果表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对比而言,最明显的不足在于管理者经济头脑与市场意识的缺乏,这也是阻碍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货紧缩和膨胀的现象反复出现,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的事业单位,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选择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导致资金风险与危机发生几率的大幅度提升。另外,虽然已经有部分事业单位逐渐建立起了符合自身情况的经济管理系统,但始终无法实现对高效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2管理工作不具有系统性

现阶段,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管理者对所获取经济效益的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展与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无法避免的缺陷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系统性的缺乏,具体表现为管理核心的缺乏、思维的混乱以及内控力度的不足等。例如,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和企业单位一样,保证所树立收益目标的明确性,往往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想办法对其进行补救,在这种管理模式的指引下所开展的经济管理工作,必然无法具有与事业单位相匹配的战略布局,也就无法保证经济管理的系统性。

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3.1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提升经济管理

从业人员的素质想要解决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上的相关问题,首先必须丢弃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根据最新的经济管理要求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进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一切政策措施的最终实行效果都需要人员支持,所以提升经济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是解决经济管理实施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人员的招聘上更加注重专业素质的要求。一方面,可以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开放事业单位招聘,注重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响应国家政策,招聘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补充人员。一切政策措施的执行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操作,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上的相关问题。

3.2加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

固有资产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效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固有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规范化的固有资产管理流程,以确保固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明确固有资产相关管理岗位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划分明晰。为提高固有资产管理效率,还需要明确固有资产的配置标准,并严格制定配置标准,及时办理固有资产的报废处置手续,以免固有资产的配置出现超标、超编的情况。其次,加强对固有资产管理责任的考核,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固有资产进行管理,避免出现空挂资产的情况。如果物品的管理者调岗,则应确保物随岗走,不能物随人走,还应及时办理固有资产的移交手续。如果是人为原因导致固定资产被损坏,要加大惩罚力度,相应的责任人要照价赔偿,并根据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最后,加大宣传培训检查力度,不仅要在事前进行宣传培训,还要在事中加强宣传培训。因此,事业单位要对财政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所有的财务人员都需要持证上岗。资产管理单位还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强化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此外,上级部门还应加强检查力度,确保事业单位能够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

3.3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预算管理中,不仅要对预算编制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还要加大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力度,重视预算反馈工作,从而做到财务预算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实时监督,对预算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例如,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管理体制,将内审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事业单位的预算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所以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只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才能够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制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让审计部门、业务主办部门、监察部门等都参与进来。在预算监督工作中,内审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事业单位要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信息的共享性,并将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公示出来,鼓励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督。

结束语

新形势下,我国的事业单位已经失去了过去的财政优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再坐以待毙,应该主动出击,在国内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抢夺先机,以主动姿态面对变革。通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创新,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提升经济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应对风险能力,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迎接群众的检验和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丽娜,蔡茜.关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17):87.

[2]李慧,张强,赵蔚.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05):221+231.

[3]孙梅.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商,2016(07):32.

[4]刘娜.浅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分析[J].经贸实践,2016(03):58.

[5]葛艳敏.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探析[J].全国商情,2016(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