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突破”与“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思政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从“新突破”与“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思政工作

吕令

现阶段,思政工作方式已经从传统时期的说教、宣传、会议传达等带有“程序化或流程化”特征的模式,转型到了新时期的“对话”模式。具体而言,它要求在线下的思政工作中,认真做好问题的调研、党政国策专题的制作、内容的讨论、参与式进行由下到上的调研与问题解答等。从本质上讲,即将从上到下的“被动式”思政工作方式,转变到自下而上的“主动式”思政工作方式。

一、从“新突破”推进企业思政工作

领会两会提出的“新突破”,关键点在于对其引领方向的把握。以企业思政工作为例,目前,国有企业正值深化改革时期,将会借助上一阶段“互联网+企业”改革成果,总结经验、提炼新思想,推进其全面化市场化。但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在很多员工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在传统时期能够获得利益,而在市场化模式下这些利益会因为竞争机制与淘汰机制而受到剥夺。正像李总理所讲的“触动人的利益比触动人的灵魂更难”一样,为了解决与利益既得者之间的分歧,可以从两个方向实现新突破。具体如下:一是按照原有的“倒逼改革”思路,利用新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推进国有企业的实质性改革,使既得益者面对这种实际改革结果,在市场经济制度面前不得不接受。二是从新时期思政工作模式的转变,化解其心理上的困境。比如,既得利益者的心理逻辑认为改革就是将其所有的利益进行了重新分配,对自身不公平;但实质上,国有企业是国家与集体所有财产,之所以有一群人能够享受到是因为制度而造成的利益分配,是因为不同时期有具体的历史条件限制,并且依据国情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在前发展时期以GDP为准,而新时期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将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不再是浪费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另外,既得利益只是借助体制发展阶段的不足从中获利,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通过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体现了多劳多得的财富分配。因此,基于以上三点就可以清除既得利益者心理上的那种贪婪。在清理非理性逻辑的同时,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还有赖于采用“主动式”的实践方式,主动对员工进行党政国策的讲解。比如,先深入到企业基层员工,对其提出的意见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归纳要点;再尝试借助专题讨论的方式,在企业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共同探讨新时期企业深化改革的大计方针,其内涵是促进高效化管理,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结果是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等。这样就可以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保障企业全员的发展,而企业全员的发展也是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以此构建起“企业=员工,员工=企业”的新认知,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模式。简言之,应该从管理创新与逻辑矫正两方面寻找突破点,从“人人为企业,企业为人人”的立场确保思政工作内容对接与对话的有效、有用。

二、从“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思政工作

“新突破”是找问题症结,并通过有效路径进行探索式解决;而“高质量发展”则要求在现行实践中对于有效的企业思政工作部分进行品质化升级与强化,促使其优势得到最优发挥。因而建议如下:一是在企业思政工作实践中,将重点集中到管理层面,因为在国有企业实践中,技术的引入非常便利,其人才的引进也易于实现,难点往往是由复杂的“人际关系”产生,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就应该认识到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一系列可怕后果,并运用制度与机制完善的方案克服这个困难。比如,现阶段就有必要从市场化的视角引入指标化管理方法,按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与运营标准,建立与企业所从事行业与部门及岗位职能相一致的评价指标,然后,再利用制度中的规范条例,运行机制中的评价需求,设计出以指标为主线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与全面性的运行机制,以此保障管理实践中形成“指标化操作流程”,杜绝人际关系对于实际管理运营的影响。二是从服务的视角进行企业思政工作推进。比如,新时期的企业思政工作既要考虑到国民经济,也需要考虑到民生问题、就业问题、社会财富分配问题、劳动保障问题等,因此,在促进企业服务质量向品质化转向的实践中,应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指导,一是从企业员工角度为其提供与劳动相匹配的服务;二是从企业角度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服务所依托的职业能力提升;三是从社会的角度切入,提出“搞好国有企业,才能服务社会”的新认识。只有通过列举法,使企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与具体内容一一罗列出来,再一一实现,才能达到服务品质的真正转型升级。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企业思政工作需要清晰的认识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本质在于干实事,而不再是开会、座谈、宣传、指导、讲话,而是在于通过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积极的进行调研、交流、对话,解决实际上在企业中存在的疑惑、矛盾、困难、问题,为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制作一些有效方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月.经济领域下如何以内容创新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J].经济研究导刊.2017(35):184-185.

[2]李俊杰.做好新时期企业的思政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7(12):123.

[3]杨会兵.如何高效科学推动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