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胃痛的几种中医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谈胃痛的几种中医疗法

刘淑丽1朱丰玲2

刘淑丽1朱丰玲2

(1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李家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1300)

(2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都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13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50-02

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常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的病症。

胃痛常见的病因是饮食不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及外邪犯胃等因素造成胃气滞塞,通降失常,甚则胃络淤阻或胃络失养。

一、分型食疗法

1.饮食伤胃:症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不饥,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实,食疗当消食导滞,如五得槟榔(《六科准绳》)。槟榔200g,陈皮20g,丁香.草豆蔻各10g,加水和食盐适量,煎煮至药液近于干涸,停火待冷,将槟榔切成黄豆大小碎块。饭后嚼食5-10块。

2.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舌苔薄白,脉弦食疗当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如佛手玫瑰茶,佛手5克切碎,玫瑰花6-10g,沸水冲泡代茶饮。

3.肝胃郁热:症见胃脘灼热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食疗当泄热和胃,如苦瓜青果炖猪肚,苦瓜150g,青果50g,猪肚一个,加水炖至猪肚烂熟即可。

4.寒邪犯胃:症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热痛减,或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白,脉弦紧。食治当温胃散寒止痛,如大枣胡椒汤(据《百草镜》),胡椒七粒,大枣十枚,煎汤,加适量红糖融化,饮汤食枣。

5.淤血停滞:症见胃脘痛如锥刺,痛处固定而拒按,舌质紫黯,脉涩。食疗当活血化瘀止痛,如桃仁粥方(《圣惠方》),桃仁10g,生地10g,同煎,取汁去渣,入粳米100g煮粥,粥熟入桂心粉2g,红糖50g,上下午分食。

6.脾胃虚寒:症见胃痛绵绵,喜按喜暖,泛吐清水,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则大便溏薄,四肢不温,舌质淡,脉弱。食疗当温中健脾,如大麦汤(《饮膳正要》)大麦200g煮汤,羊肉500g,青果5个煮至羊肉熟时,将羊肉.青果捞起,余汤与大麦汤一起熬至大麦熟透,将羊肉切成小块,入汤内,加盐调味,酌量分食。

7.胃阴不足:症见胃痛隐隐,烦热似饥,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玄。食疗当养阴益胃,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各10g,同煎取汁,加入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二、艾灸治胃痛

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迟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无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四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点燃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上各悬灸十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

注意事项:1、艾灸不适宜人群:、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人群。

2、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艾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但过饥时也不可以艾灸。

3、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4、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也不可马上洗澡,因为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5、艾灸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三、推拿治胃痛

推拿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小面溃疡的医治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在外出旅游或公务活动时身边又无药物的情况下,胃痛突然发作,推拿是一种良好的止痛方法。

常用的止痛穴位和部位:中脘梁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少腹部

常用的推拿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

操作方法:(1)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右侧,在上腹胃脘部先以轻摩法1~2分钟;再取鱼际揉法15分钟左右;并可配合中院、梁门穴指揉法。若是胃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左;十二指肠溃疡,揉法重点应在上腹偏右。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者可加揉摩少腹5分钟左右,最后以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分推3~5次结束。腹部操作后可指揉足三里、内关诸穴,每穴各30~50次。患者再取俯卧位或坐位,对背俞穴,特别是脾俞、胃俞穴作按揉,每穴1~2分钟。脾俞胃俞穴处亦可用小鱼际擦法,以热力度。最后以拿肩井,搓背部结束治疗。

(2)对胃痛症状明显者,应更改操作程序,可先用点穴止痛法。第一是在肢体的远端内关、内庭、足三里诸穴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第二是在背部华陀夹脊穴、脾俞、胃俞或附近部位压痛点用点法或按法以缓解其痛。待胃痛缓解后再作腹部治疗。

(3)对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加头部操作,以前额部及百会、四神聪按揉为主。

四、针灸治胃痛

1寒痛

症状:胸膈满闷,胃脘疼痛,得热痛减,时吐清水,喜饮热氺,二便清利,手足厥冷,舌润苔白,脉沉迟。

针灸:主穴,中脘、胃俞、足三里。配穴,神阙、天枢。

2热痛

症状:面赤发热,唇口肿痛,齿龈溃烂,胃脘疼痛,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小便赤涩,舌苔黄燥,脉象弦数。

针灸:主穴,中脘、历兑、足三里。配穴,支沟、内关。

3气虚痛

症状:面色胱白,形羸肌瘦,呼吸少气,动则气短,懒于言语,精神倦怠,胃痛喜按,按之痛减,舌胖苔白,脉沉无力。

针灸:主穴:脾俞、胃俞、足三里。配穴,中脘、气海。

4气滞痛

症状:精神抑郁,胸闷气短,吞酸呕吐,饮食不下,腕腹作痛,胸胁引痛,气逆则痛甚,舌苔薄白,脉沉弦。

针灸:主穴,中脘、足三里、期门、内关。配穴,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