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与传统护理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预见性护理与传统护理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胡幼眉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罗江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635025)

【摘要】目的:比较预见性护理与传统护理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2例存在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纳入研究。将产妇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其中参照组产妇应用传统护理,研究组产妇应用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在分娩后出血量低于参照组[(263.3±27.4)ml比(469.5±30.8)ml,P<0.05]。研究组的产妇在分娩结束后止血有效率比参照组高(88.9%比72.2%,P<0.05)。结论:产妇产后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对产妇的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护理。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传统护理;产后出血护;比较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86-02

产后出血是危急产妇产后生存质量的急症[1]。在产科中,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产妇生命安全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有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我们应用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具体方法、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2例存在高危出血倾向的产妇纳入研究。将产妇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分为研究组36例和参照组36例)。研究组中的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29.2岁,参照组产妇年龄19~33岁,平均2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P>0.05)。

1.2护理方法

在胎儿成功娩出后,使用缩宫素(20U)、米索前列醇(400μg)给产妇进行预防分娩后出血[2]。其中宫缩素的给药途径是肌肉注射,米索前列醇则是直接进行直肠注射。

与此同时,我们对参照组的产妇进行传统护理,具体的实施措施是:在产妇臀下放置血容器,观察和计算产妇在产后的出血量。出血量不断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方便及时抢救。产妇清醒时,在产妇情况允许情况下,将婴儿抱给产妇,通过早吸吮方法来增加宫缩,预防出血。

研究组的产妇则进行预见性护理,具体的实施措施是分两个阶段开展预见性护理工作。产前阶段:在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其本身在产前大多属于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所以,产前阶段,应该用专属的个性册子来记录产妇情况,有无贫血、产后出血史、多胞胎、巨大儿等等容易引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3]。并根据高危因素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主要是让产妇了解到风险的存在,并积极配合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的几率。在产前、分娩期间、分娩后,如果产妇的情绪过度波动会造成大脑皮层紊乱,使催产素分泌异常,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此,在结合产妇的出血高危因素情况下,做好重点监护的工作,并做好心理方面的安抚,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风险。产后:在做好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应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首先是及时使用吸氧装备,调整氧气的流量,安抚产妇,避免产妇紧张。其次,要找走向直、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建好2条通道,以便随时通过这两条通道输入急救药物。在胎儿成功娩出之时,及时帮助按摩子宫,加快止血。并密切观察产妇呼吸、意识、面色等等,检测体征变化。对于排尿困难者,进行导尿,促进产妇膀胱排空。对于产前存在贫血、多胎等产妇,及时补充营养,加快体征恢复平稳。对于娩出胎儿时出现产道损伤、前置胎盘、存在活动性出血(出血颜色鲜红)的产妇,要增加巡视、观察次数。

1.3观察指标

止血有效:分娩结束后,产妇平均每小时出血<50ml,脉搏、血压等体征平稳,无生命危险。止血无效:分娩结束后,产妇平均每小时出血>50ml,血压、脉搏等体征异常。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n(%)和x-±s表示数据,以t和χ2检验差异。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出血量统计

参照组的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为(469.5±30.8)ml,高于研究组产妇的(263.3±27.4)ml,有显著差异(P<0.05)。

2.2止血效果统计

参照组产妇在分娩结束后止血有效26例(72.2%),止血无效10例(27.8%)。研究组产妇在分娩结束后止血有效36例(88.9%),止血无效4例(11.1%)。研究组的产妇在分娩后的止血有效率比参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一些产妇在产前,就已经存在高危出血倾向,例如巨大儿、多胞胎、前置胎盘等等。这些危险的出血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改变的。在分娩过程中,给予药物提高止血效果,如宫缩素、卡孕栓等药物都是遵医嘱给予。也就是说,在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中,能够有改进空间的主要是护理工作。因此,护理措施的有效开展会对产妇产生直接的影响。预见性护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结合产妇客观存在的高危出血因素,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一般来说,除了高危出血因素以外,增加产妇出血风险的有情绪波动、产后营养、产妇的配合度、护理人员的观察严密程度等等。产妇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容易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使催产素分泌异常,进而使出血风险增加。产妇在分娩后,体力少,且有不同程度出血,止血相对较慢。因此,给予营养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在高危因素的客观存在状况下,如果产妇配合不积极,那么产后的止血措施也见效慢,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对于产妇的配合度应提高重视,不仅要进行产后出血方面的宣教,还要重视其不良情绪的消除。护理人员观察时,对于出血情况发现的及时,能够及时开展止血治疗,避免出血更为严重。

在本次护理的研究和观察中,我们将预见性护理和传统护理进行比较。研究组的产妇经预见性护理后,其分娩后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产妇的产后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在止血效果的比较中,研究组的产妇其止血有效率比参照组高。这一结果说明预见性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止血有效率较好。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对产妇的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护理。

【参考文献】

[1]周立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9):1990-1991.

[2]曾娟,胡春柳,钟慧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4):97-98.

[3]邸乃健.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0):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