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鲍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5
/ 2

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鲍挺

鲍挺

浙江当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0012

摘要: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与征服对自然界而言是一场重大的破坏性活动。大量自然资源在此过程中被消耗,大量土地不再具备种植能力,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现象反馈回人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构建绿色家园就需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学的研究。在可持续发展观思想萌芽出现后,出现了大量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的研究。近些年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成为了前沿性名词,其对人类文明与理智的升华而言意义重大。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设计;生态意识

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建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学生态设计的意识明显深化,生态建筑设计因此得以完善。

1国内建筑设计特征

作为生态建筑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建筑物的生态设计属于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建筑生态设计的特点在时间、技术、行为、空间中均有所体现。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均要以下述步骤进行,即确认纲领→规范要求→设计方案。生态建筑设计同样可以基于如上步骤进行。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这项原则。以时间维度展开生态建筑设计将会让这项活动变得更加顺利。所有阶段都有固定指标需要完成,遵循连续性特色,将生态建筑设计归纳为如下阶段,首先是吸收信息阶段,就是获取相应资料的过程,其次是方案设计阶段,该阶段确定生态设计方向,最后是反馈信息阶段。以空间维度分析生态建筑的设计有着阶梯特征。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建筑设计最基本的要求,生态建筑设计除去有普通建筑设计特征以外,还包括抽象、复杂的模式。以技术维度展开生态建筑设计分析,需要应用到硬性、软性生态技术,以此提高建筑调节性。

2生态学

2.1生态意识

这种意识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觉醒。当然人类并非第一时间就明白这一道理,人类是在不断破坏、不断受伤以后才形成了这种看似变乖的表现方式。在人类生态意识增强的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予以了重新的认识。人们渐渐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并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影响,保护自然环境也不是在保护地球而是在保护人类文明。生态意识强调彰显生态价值,确立了生态文明在市场经济中的属性。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阶生物有必要审视自己的行为与表现,杀戮、掠夺等行为属于原始冲动,其对社会的破坏、自然的影响是错误的行为。生态意识是基于自然与社会情况出现的。为了解决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了解人与自然的综合性、整体性关系,明白人与自然有着唇亡齿寒、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应平衡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使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而不是一味地对地球母亲掠夺。

2.2生态建筑

这种类型的建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基于生态学与建筑学特征,属于建筑学与生态学结合的建筑思想。这种思想将自然生态作为基础,打造了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科学技术赋予建筑群、建筑物更多、独特的特色,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很好地融合,构建有机生态体系,具备适应环境、调节环境功能。这种类型的建筑能够在为人们提供相应居住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自然环境物质交换与接纳能力。

3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科学选址

建筑施工前,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规划,将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科学测评生态系统,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设计中,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的社会环境因素予以高度重视。需科学分析建筑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考虑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如在建筑设计规划中,应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与水文情况,且经过周密的计算检验建筑与环境间的作用能否与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矛盾。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并不是长期稳定且保持不变的状态,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平衡状态可无限期的保持。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把控这一限度,采用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准及要求,且在建筑生态设计中始终坚持科学选址。

3.2利用空间组合,设计建筑

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建筑物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突出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在对其设计时,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要充分保证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让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空间组合的问题,要以生态为基础,把居民对房屋的需求设计到空间中。每个房屋对于温度、光线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在建筑中朝向的问题,很多居民都比较关注房屋的朝向问题,设计师可以把生态建筑学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建筑的朝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和经纬度的影响,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让建筑可以得到充足的采光和通风,让居民可以多获得自然资源少使用空调这些消耗品,达到节能减排的成效。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考虑建筑物的最佳朝向,满足不同用户的采光需求,提高窗户的利用空间,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设计师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利用环境的特点进行空间结构设计,让建筑可以与植被适应,保证外部与内部的协调。在建筑设计中,秉持着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理念。

2.3做好平面设计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平面设计。建筑的表皮能够改变建筑物理工程,比如房屋的外墙、楼板等。很多建筑中,多是考虑到外层建筑的美观性能,而忽略了建筑的生态性能。在生态建筑学的理念下,就需要设计师要多考虑到生态性能,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比如南北方在建筑设计中的需求不同,北方冬季较长,对于墙体的厚度、热辐射的需求更多,这就需要设计师去结合建筑体型的系数进行分析,保证建筑物可以聚热。为了避免热量的流失,就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设施,对电梯、管道的朝向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楼梯间安装上房门,这样可以减少漏风的情况。可以利用连廊保证自然通风的效果,落实节能环保的理念,提高建筑的质量。而在南方对于高层建设设计的需求与北方就不同了,南方夏季时间长光照时间长,为了降低热量就需要遮阳。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建筑的实用面积,对室内的一些区域进行遮阳,规划出遮阳的区域,尽可能让居民少使用空调,减少能源消耗,保证建筑生态循环的均衡。在建筑中墙体和窗户的占地面积比较大,这就需要设计师对窗户进行设计,可以设计成节能窗。南方除了光照时间长之外,还多阴雨天,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保证窗户具有一定的防风、防噪声的功能,让居民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舒适。为了避免建筑的光污染施工人员可以选择一些遮阳系数较高的材质,控制可见光的投射系数,保证建筑节能的限值。在不同的建筑区域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的需求,提高建筑的水平。

2.4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的建筑材料也不断增多,其也有效增强了建筑物与环境的兼容性。而且在新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建筑学设计的选择更多,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也明显降低。如采用新材料吸热降温,采用构造通风等多种形式的建筑设计,一方面减少了建设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源的利用率。

2.5充分清洁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和风能都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上述资源可显著增强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保证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如高质量的自然采光设计就能够减少人工光源对电能的消耗,且通风性较好的建筑一方面可以增强室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空气流通的质量,减少了空调运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3结语

在长年累月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如今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思想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以后的世界必然会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对建筑领域来说,有必要以此为目标为生态和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国内文化、经济、政治的欣欣向荣赋予了建筑越来越多的功能,今后的社会必然会对生态建筑予以更多的重视与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富生.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山西建筑,2019(04):22-23.

[2]代坤均.浅谈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50):86-87.

[3]孙少辉.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