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MRSA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神经外科MRSA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与控制

邹荣云陆彩芳吴飞霏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太仓215400)

【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外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对感染病例临床资料的调查和病区环境、设备仪器及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分析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结果:通过流行学调查,6例MRSA感染者3例考虑神经外科监护区感染。工作人员手、工作服、仪器设备及环境均存检测MRSA,推断环境、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是此次MRSA医院感染暴发传播的关键因素。结论:应加强MRSA的实时监控,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外科;MRSA;医院感染;暴发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92-02

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首次被发现,至今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已成为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2016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6名患者相继检出MRSA,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学采样,分析可能存在的感染途径和感染高危因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日接到微生物实验室通知,神经外科近一周内4例患者痰培养检出MRSA。调查显示2016年2月1日至3月2日神经外科共检出6例MRSA,均为痰培养,且耐药谱基本一致,6例患者均有入住神经内科监护区史,时间分布较为集中,初步推断为疑似下呼吸道MRSA医院感染暴发。

1.2调查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与床位医护人员访谈、查阅相关病例资料、跟踪操作等方法对6例MRSA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该病区医护人员、陪护人员、患者周围环境及医疗器械进行微生物采样,查找可疑的感染途径。

1.3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2]。

1.4病原学鉴定及MRSA筛选

患者临床标本、病床周围物表、仪器设备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按常规取样,采用5%的羊血培养基进行分纯,再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MRSA筛选。

2.结果

2.1神经外科基本情况

神经外科核定床位45张,其中监护病房独立开共14张床位,分四间,两间3人病房,2间4人病房,实行无陪护制度,病人护理有4位陪护人员负责,平时日班有3名护理人员。

2.2人群分布

6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50~62岁,平均(58.67±2.9)岁;6例患者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5例患者有呼吸机或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史。2例由重症监护综合病房转入,转入神经外科后行痰培养检出MRSA,考虑转入前已经下呼吸道MRSA感染。

2.3时间分布

第一例病例1月19日由ICU转至神经外科监护区,1月21日痰培养检出MRSA;第2例病例直接入住监护区,在转出入普通病房后第三天检出MRSA;第3例病例2月1日转入普通病房,2月5日~7日检出铜铝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未检出MRSA,2月16日检出MRSA;第4例病例2月20日由ICU转入神经外科监护区,转入时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转入后第4天检出MRSA;第5、6例直接入住监护区,并检出MRSA。

2.4空间分布

扩大检索日期到1月,对全院MRSA感染情况进行排查。全院1月1日至3月2日检出MRSA共29例,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其中19例为社区感染,11例诊断为医院感染(神经外科6例,12病区、22病区、25病区、27病区各1例)。除神经外科外其他病区为散发病例,无明显相关性。6例病例中2例感染发生在重症监护室综合病房,同时跟进核查重症监护室综合病房再无其他MRSA感染病例,另1例由神经外科监护区转到普通病房后16天检出目标菌,其余3例均在神经外科监护区发生感染。

2.5环境卫生学采样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区每个房间均采用紫外线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监测均合格,空气消毒机运行正常,未对空气进行采样。3月3日针对高频接触物品采集样本38份,其中13份样本中检测出MRSA,分别是监护仪导线、护理人员工作服、陪护人员手和工作服、吸氧装置旋钮、输液架及治疗牌、病例牌、床栏扶手,移动查房车。3月17日对监护病房进行再次采样33份,仍有14份样本中检出MRSA,分别是医务人员手、陪护人员手、厕所门把手、心电监护导线、输液架、陪护椅、床头柜、氧泵。4月15日全部病例出院后再次进行采样35份,未检出MRSA。见表。

4.讨论

4.1MRSA感染暴发特点

本次6例MRSA感染病例中至少3例发生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区,考虑多种因素引起。因神经外科监护区由不同病房改造而成,结构布局达不到监护病房要求。监护区实行无陪护管理,陪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不强,手卫生及防护意识较弱,在对病重患者进行的直接接触比护理人员更频繁,在检查过程中了解到陪护人员虽然相对固定,但由于配置相对不足,在平时工作中互相帮忙,极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从采样两次都从陪护人员工作服、手上检出MRSA可以印证。消毒措施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从采样结果看,患者周围环境中高频接触的物品检出率较高,如治疗牌、输液架、吸氧装置旋钮等都检出MRSA;另外从采取措施后进行采样又从环境中检出多例MRSA,其中心电监护导线在两次采样中均检出MRSA,询问导线平时未进行消毒处理或只简单擦拭,擦拭方法不能有效消毒,因导线直接跟病人接触,如果消毒隔离不到位,容易产生交叉感染[3]。科室对医院感染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十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特别是耐药菌管理不严,平时工作中虽然做好耐药菌知晓,但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耐药菌处置要求处理。另外患者本身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6例患者均有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史,其中5例患者有呼吸机或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史,这些都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4]。

4.2暴发控制措施

4.2.1感染病例救治6例感染病例中1例好转出院,3例病区好转已经转入普通病房,另2例分别在监护病房4人间。根据病人情况,监护病房2例合并到3人间,对普通病房病例3例建议合并的到同一病房。同时对于有发热、肺部感染症状明确患者加用万古霉素治疗,考虑定植菌患者密切观察,定期采集标本送检。同病房其他病例有肺部感染者立即采集标本进行筛查。

4.2.2立即召开科室会议,利用晨会时间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防控培训,对感染病例严格按照耐药菌防控措施处理,加强医护人员双向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规范,操作时根据情况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防护面罩等[5]。

4.2.3加强监护病房消毒隔离措施感染管理处到监护病房内对护理、陪护人员进行指导,规定每日对监护病房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人周围环境及仪器设备每天两次消毒处理,同时指令护士长对监护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进行监督,加强探视人员管理。对于难以消毒的心电监护导线在进行床单元消毒时放入消毒罩内进行臭氧消毒。

4.2.4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和培训,申请增加更换陪护人员衣服,由原来的一条围裙跟换为两套长袖长裤工作服,增加清洗跟换频次,同时规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服跟换频次。

4.2.4以此为鉴,加强全院医院感染防控对其他病区、对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有单独监护病区的病区等,对发现的隐患积极整改,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和暴发应及时按程序报告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2.5病人预后情况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根据现已查明的病原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6例病例中2例因原发疾病较重自动出院,其余四例好转后出院。对同期出院的病人进行追踪回访,无其他感染病例发现。

4.3经验总结

有研究表明[7],MRSA造成院内暴发流行与周围环境污染、无菌操作不严导致交叉感染存在密切关系。此次暴发表露的我院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存在薄弱的环节,部分病区改造的重症监护区存在监测的盲点,这些区域环境消毒、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不足,患者病情较重,往往存在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LiuC,BayerA,CosgroveSE,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bytheInfectiousDideadesSocietyofAmerricaforthetreatmentof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infectionsinadultsandchildren[J].ClinInfectDis,2011,52(3):e18-e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2011.

[3]韦莉萍,靳士英,李春梅,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175-176.

[4]王彦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88-1090.

[5]黄勋,邓子德,倪语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6]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等.从医院感染暴发谈医疗机构危机管理[J].中国医院,2008,12(8):36-38.

[7]魏全珍,刘丽华,张惠珍,等.烧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暴发原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7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