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调查

张勤1周晓琴1岳云玲2

张勤1周晓琴1岳云玲2

(1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230022)

(2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30601)

【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情绪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36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以33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施测。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责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6028±0.2384,0.4061±0.3051)而求助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4333±0.2330,0.6152±0.17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症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022-02

前言

抑郁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遇事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身体多处不适等,且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有不断上升和发病年龄更小的趋势,其终身患病率达到15%~20%,接近于成人,而复发率高达40%~70%[1]。青少年的抑郁与成人相比,出现时间比较隐蔽,它的发生通常有一个缓慢的长期过程,使成人期患抑郁的风险增加2~4倍。抑郁可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和发育、学校的表现、与同龄人的关系,甚至导致自杀[2]。由于抑郁心理状态会增加患者痛苦的心理,对个体的认知方式、学习和交往活动造成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不成熟应对方式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组:入组标准,来自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经由两名主治医生确诊,患者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资料采集,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后随即对其进行相应量表的调查,共入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7.31±1.53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13±1.466)年。

对照组:同时收集安徽省合肥市某一高中学生作为正常对照人群。入组标准,无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家族史,本人同意参加此次研究。采取集体问卷方式进行,由专门培训的心理测查人员负责。最终入组33例,男生23例,女生10例;平均年龄(17.04±0.894)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11±0.755)年。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t=1.142,P=0.256)、性别(X2=2.568,P=0.109)、受教育程度(t=-0.091,P=0.92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工具

1.2.1.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

1.2.1.2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为自陈式个体应付行为评定量表,有62个条目,分别由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项因子组成,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如果选择“否”则请继续下一个条目,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检者近两年来的应付行为状况[3]。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测评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达,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应对方式各因子比较见表

注:*P<0.05,**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应对方式的六组因子中,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即研究组在自责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即对照组,在求助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而在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退避各因子中无显著差异。

3讨论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有压力的情境和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诸多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4]。王极盛等[5]研究认为,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的中学生幸福感水平高,而较多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应对方式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易采取自责、不善于求助的应对方式,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易采取“自责”的应对方式。在应对压力的时候过分自责则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作为让别人感到失望[6]。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每天处于苦闷、焦虑、对未来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中,自暴自弃,怪自己不好、运气不佳,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想到将来,更感前途渺茫,怪自己没出息、抱怨自己无能、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更容易采用“自责”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来自各方面的应激都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锻炼。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部分缓解抑郁的发生,学会调节、倾诉、发泄、舒解压力,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胸开阔,性情开朗,稳定乐观的情绪状态。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不易采取“求助”的应对方式,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向亲友、同学、同事或其他人寻求解决的办法和讨论,不主动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也即较少求助于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良好的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个体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也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可以鼓励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烦恼或困惑时积极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与求助,以提高青少年抑郁病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应对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病人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缓解心理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要从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出发,有意识地鼓励其多与家人、朋友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烦恼或困惑时积极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与求助,以提高青少年抑郁病人的社会支持,从而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促进病人的康复,防止抑郁症复发。

参考文献

[1]钟秋园,钟兰香,华春兰,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0):110-112.

[2]夏燕芳,高迎春.青少年抑郁症的分析与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28-129.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4]邢超,屠春雨,谈荣梅,等.青少年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49-1451.

[5]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10):1181-1182.

[6]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