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网建设施工装备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电网建设施工装备管理

周战军

(威海海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电网发展速度,施工装备早已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支撑和重要保障。一流的电网建设,离不开一流装备的支撑,施工装备的研制和技术创新,彻底改变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传统施工方法,提高了大规模电网建设能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高空作业,使得电网建设的安全水平、质量水平以及施工效率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些与施工装备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施工装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施工装备效能,挖掘施工装备的潜能,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中笔者对电网建设的施工装备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网建设;施工装备;管理措施

重视与加强施工装备的管理,不仅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降低机械使用成本,而且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以新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措施,强化施工装备的综合管理,保障施工装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1电网建设施工装备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施工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我国电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然而施工技术装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部分电网建设施工企业技术装备、设备陈旧老化,更新程度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无力对大型机具设备进行更新,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特高压、大截面导线及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需要,在电网建设市场中将逐渐丧失竞争优势,不利于公司系统送变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施工装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严重,自有职工比例下滑加快,导致大量无一定工作经历的合同工上岗操作甚至违章操作,不能按规定进行认真的保养、维护。

1.2施工装备管理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

管理存在着随意性,往往是设备出故障了,甚至是出了机械事故了才考虑维修保养的问题。片面追求成本降低,对保管维护采取敷衍态度,使设备带病运行,造成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成本大大增加,甚至会造成机损事故发生的不良后果。许多单位对设备的管理主要侧重于正常运转,满足正常施工生产需要即可,对设备资产作用的认识不足,没有把革新、小发明、小创造、设备的对外经营、人才培养等完全纳入到设备管理系统。

1.3设备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管理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许多施工企业内部设立了租赁公司,对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管理积极性有一定的效果,但设备管理体制基本上没有变,致使某些企业的领导认为租赁公司的收入是从左口袋掏钱、往右口袋装钱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有时为照顾项目部的积极性,还会从租赁公司应得效益中任意地砍掉一块,严重挫伤了租赁公司的积极性。

1.4缺乏统一的施工装备调配使用机制,仓储空间不足

施工技术装备管理不统一,工程量集中时不能统一调度使用,有些单位设备闲置、有些单位剩余不用,造成重复购买,没有充分挖掘不施工装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由于仓储空间不足,不能做到库存保管,致使许多设备和工器具露天存放或堆积管理,风吹日晒,导致过早锈蚀,影响设备性能,降低使用寿命。

2科学化管理方法和措施

2.1大力引进先进的施工装备

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施工要求,必须适当引进一些先进的施工装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更新购置设备要和企业施工状况及发展情况相适应。当前我国电网正进入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的发展建设阶段,必须有相应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施工技术装备,选购施工装备必须适应电网建设发展的趋势要求,适应特高压输电工程现代化建设需求。

2.2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施工装备使用方案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检查验收、监督和维修保养,人员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等。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才有依据,操作才有方向。具体到工作实际时,实行“三定一包”制度,即定机、定人、定岗位、包维护。建立健全施工装备管理档案,不仅能从中了解设备的现存状况、调动情况、使用性能,而且能够及时实施维护和检修,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实行绩效制度,制定考核条件,建立奖惩机制,把施工装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人员是设备操作的主体,同一台机器,由不同的人来操作和维护,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对人员的管理达到对施工装备管理的目的。加强操作、维护人员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扩大宣传,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安全操作,科学保养,使机械设备处在最佳运行状态。

2.4坚持施工设备评级工作

坚持施工设备评级工作。依据设备新旧程度、性能状况、故障频率等因素确定设备等级,使用时根据特高压、大跨越、停电、抢险等不同工程施工难度、工期要求,选用不同等级设备进行施工,确保设备的合理调配使用。设备合理运行,避免低载、低负荷使用,也要避免超载、超负荷使用。

2.5严格执行施工装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

严格执行施工装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认真抓好预防性维修,杜绝失保失修,带病运转等现象。电网建设具有地点广而远的,许多保养不能靠常规定时定地的维护保养,可执行施工装备现场转场之间保养管理办法。注重设备出入厂检验和性能确认,排查故障,及早发现隐患,消除潜在问题,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损坏。针对进口施工装备备品配件不易购到、供货周期长等特点,必须根据设备综合状况,分析统计,做好易损件、关键部件备品配件的预购工作。

2.6依靠科技创新,加强设备的技术改造

企业的旧机械不可能都淘汰,针对一些具有价值的老化、陈旧、安全系数低的设备,必须大抓设备的技术改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装上或更换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增加设备的功能,使之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延长施工装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自动化水平,还可节省大笔费用。结合自身能力,打造具备研制特种施工设备、工器具的能力。研究推行进口设备易损件国产化研究,既可保证供货周期,生产维修成本又可大大降低,对保证进口设备正常生产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7优化物资库仓储空间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建设施工单位施工装备逐步增多,致使物资库仓储空间不足。可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向空间发展,使用立体式存储机构存放施工机具,可节省空间,但必须保证存放方便,安全。

2.8实行“集中分散相结合管理,租赁使用”的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能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效益,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减少设备闲置,避免重复购置,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建设管理,工程管理组织者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施工中去。同时租赁公司必须强化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和管理水平,增强租赁服务能力。

结语

一流的电网建设,离不开一流装备的支撑,但科学合理的施工装备管理不可或缺,应当根据施工企业施工装备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科学化管理方法和措施,把好管、用、养、修等质量关,切实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设备稳定、降低施工成本,扩大经济效益,助推电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立双.浅谈施工装备安全管理[J].科技之窗,2016,(1).

[2]彭宇峰.我国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装备制造,2015,(4).

[3]张林川.关于机械设备管理的若干思考[J].科技向导,2015,(24).

[4]郑王成.对施工企业机械管理问题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