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问题及策略

曹阳聂顺义

曹阳聂顺义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〇五队江苏省南京市21000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工业化的加速,以及现场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人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下,重视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环境问题却接踵而至。大量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土壤中,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当前,最为现实、最为急切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被污染的土地,怎样将其修复。对于企业搬迁造成的土壤问题,人们要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研究出符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同时要深入开发土壤修复技术和加大监管力度,推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土壤环境保护对策的制定。

1污染场地现状

污染场地是指由于日常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空气或水等物质载体所含危害物质浓度高于正常背景值的场地。近年来,我国污染场地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严重,多年来一直缺乏对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活动对土地、水等物质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现有资源必然难以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现有资源,减少对已有资源的污染并能及时对被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随着我国工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在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工业发展中对废气、废水、废物等处理不当,最终导致大量物质资源被无情的污染,污染场地问题日趋严重,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害,使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可利用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目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污染场地有多种成因并表现出多种类型和特征,其现状如下:从成因上来看,我国场地污染发生有两种情形:一是长期积累造成污染现象,它是人为活动的结果,其污染物也是由人类活动产生之后,借助各种形式进入水源、土壤或是空气中。尤其是土壤污染,由于其载体是固体土壤,所以相比于空气或水中污染来说,更难以排去,长期以往,造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积聚,产生严重污染现象。二是突发事故产生污染,这一类型污染产生具有偶然性,它是在某一突发事件如爆炸等事故中产生,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其污染物往往浓度非常高,如日本核爆炸对附近海域、鱼类、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毁灭性影响。从污染物类型上看,有金属类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是极具危害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影响;有微生物等带来的污染;还有有机物污染,这主要指伴随农业生产而带来的污染,如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或者农药,以及使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对土壤的污染等等。从我国场地污染现状可以看出,场地污染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使得场地污染具有复杂性。

2土壤修复技术

2.1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是添加能促进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试剂,去除或者降低环境中污染物的修复方式。针对污染物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化学清除剂,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作用,改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残留累积,清除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至安全标准范围。同时,确保使用的化学药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根据作用原理不同,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氧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溶剂浸提技术化学固化/稳定化技术等。相比而言,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快捷、积极,对污染物类型和浓度不是很敏感的修复方式;土壤淋洗技术对去除溶解度和吸附力较强的污染物更加有效;溶剂浸提技术是一种利用溶剂将有害化学物质从污染土壤中提取出来或去除的技术,如PCBs、油脂类等为疏水性物质,易吸附或黏结在土壤上,常规方法处理难度较大,但溶剂浸提技术可部分克服这些技术瓶颈,使土壤中PCBs与油脂类污染物的处理成为现实。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将污染物在污染介质中固定,使其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它是较普遍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控制修复方法,对同时处理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优势。

2.2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将有毒污染物活性降低或降解成无毒物质的生物修复技术。其实质是生物降解,即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它与传统的分解本质相同,但又有分解作用所没有的新特征(如共代谢作用、降解质粒等),因此可视为是分解作用的扩展和延伸。由于微生物个体小、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所以可随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自发突变株,也可能通过形成诱导酶产生新的酶系,具备新的代谢功能以适应新的环境,从而降解和转化那些“陌生”的化合物。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和聚合反应等。该技术不用引入新的化学物质,对于苯系物和总石油烃类处理效果较好。

2.3植物修复技术

该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栽种植物方式实现修复土壤。其主要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功能,实现对污染物的固定,并借助植物的吸附、转化功能,实现对土壤的净化目的。植物修复技术成本小、效果好,对于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技术与固化稳定技术处理污染物思维相似,都不是一下彻底清除污染物,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污染物固化,减少其扩散,来实现对土壤的修复。另外,物理修复技术还有换土法等,这一技术使用成本较高,不能大面积使用。二是化学修复技术。具体为:①化学淋洗技术。这是一种将淋洗剂注入污染物,溶解污染物,并最后将污染物抽出来而实现污染处理的技术。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污染处理技术。污染处理率在50%-90%左右。②溶剂浸提技术。这是一种通过使用溶剂,将溶解物提取出来而实现的,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污染场地处理技术,通过溶剂理论上可以将污染物完全提取出来。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一技术使用成本非常高,对于技术要求较高。③土壤性能改良技术。这是通过降低污染物水溶性,而降低污染物进入人体、生物体能力的技术。是一种有限的污染处理技术,一般用于处理污染物难度大,难以实现对污染物完全治理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我国土壤环境,环保部门应注意管理和恢复我国土壤环境,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等等,增加土壤的强度法治环境、管理、改善土壤环境修复技术的水平,加快优化步骤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为污染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在环保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李春平,吴骏,罗飞,等.某有机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J].土壤,2013,45(5).

[2]郑利明,谭程方.国内土壤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J].广东化工,2016,43(14).

[3]冯宇.试论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