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张惠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张惠春

张惠春

张惠春(青海省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81010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305-02

【摘要】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常见,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占我国孕产妇出血死亡的首位,由于产后出血病情急,病情重,处理不当,耽误抢救时间,最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护理角度叙述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护理

1、产后出血的诊断与处理

产妇出血后及时诊断与处理,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产妇臀部下方,收集出血,待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软产道损伤,进一步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用手按摩时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楚,停止按摩时子宫又变柔软,轮廓不清,即可确定子宫乏力性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方法及治疗,如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刮宫、促进子宫收缩,无效时宫腔填塞等。剖宫产病人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立即帮助医生将病人转移到病床上,第一件事就是宫底放置沙袋促进子宫收缩。同时,给病人绑上心电监护、吸氧、保暖,推宫底推出宫腔内积血。

2、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2.1产后出血处理第一步就是明确出血原因。胎盘娩出后立即触摸子宫,以明确有无宫缩乏力,如子宫收缩良好,仍有出血可考虑生殖道裂伤,要检查宫颈和阴道。如静脉穿刺处出血,往往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医护人员一定冷静,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子宫收缩,向医师报告的同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采配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测量出血量,详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单。

2.2产妇出血制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宫底的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产后2h内,及时压出阴道血块,待产妇情况均正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2.3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胀大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产后24h内仍密切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注意给予产妇营养丰富的饮食,纠正贫血。

3、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产后大出血的孕妇多为高危妊娠者,且有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如:产后大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人流史、子宫肌瘤史、高血压、贫血等病史。妊娠期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分娩期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术、胎盘滞留等。

经过分析,明确产妇出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加强围产期的保健,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次数,重视产前保健工作,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后再受孕,必要时应于早孕期终止妊娠。具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要加强产前检查,提前入院。医院也要加强业务人员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严密及正确处理产程,合理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注意产妇的饮食,防止产妇疲劳和产程延长,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避免胎儿娩出过快,不要过早的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若流血不多可等待15分钟,若阴道流血量多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并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撕裂、血肿情况,发现情况立即处理。

4、体会

通过对产后出血的护理,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产后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首先应做好产前、产时的检测,及时发现易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才能给予恰当的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产科医护人员要掌握和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才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产科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地做好病情观察,同时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才能确保抢救的成功。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保健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的危险系数越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只要正确诊断,迅速止血,及时纠正休克,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积极治疗,病人就一定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