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蛋白质的临床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脑脊液蛋白质的临床检测

林丽初桂芝姚红艳李玉香李淑华

林丽初桂芝姚红艳李玉香李淑华(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07-02

【摘要】目的讨论脑脊液蛋白质检测。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结论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来自血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的0.5%左右,一般认为蛋白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正常的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约为0.15~O.45g/L,脑池液为0.10~0.25g/L,脑室液为0.05~0.15g/L,其含量与年龄成正比。蛋白质包括白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即使是用比较简单的电泳也可见到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等蛋白条带,而用各种免疫电泳的方法可将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分成20~30个条带。某种蛋白组分的改变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关键词】脑脊液蛋白质检测

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来自血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的0.5%左右,一般认为蛋白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正常的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约为0.15~0.45g/L,脑池液为0.10~0.25g/L,脑室液为0.05~0.15g/L,其含量与年龄成正比。蛋白质包括白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即使是用比较简单的电泳也可见到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等蛋白条带,而用各种免疫电泳的方法可将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分成20~30个条带。某种蛋白组分的改变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1蛋白质测定

对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定性试验又称潘迪(Pandy)试验,原理为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饱和的石炭酸结合生成蛋白盐沉淀。正常人多为阴性结果。蛋白定量测定有多种方法,在此不予赘述。

在许多病理状态下,脑脊液的蛋白质都会发生变化。蛋白含量增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1蛋白增高多与细胞增多同时发生多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2仅有蛋白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多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可能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高有关。多见于颅内及脊髓肿瘤、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脊髓炎、多发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弥散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见于甲亢、糖尿病和铅、汞等金属中毒等。

2蛋白电泳

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带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1、β2和γ球蛋白等。滤纸法的正常值如下:前白蛋白:2%~6%,白蛋白:44%~62%,α1球蛋白:4%~8%,α2球蛋白:5%~ll%,β球蛋白:8%~l3%,γ球蛋白:7%~18%。在这些组分中,前白蛋白是脑脊液中特有的组分,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在病理状态下,脑脊液蛋白的组分会发生变化,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2.1血清型除前白蛋白部分外,与血清蛋白电泳各组分比例相近,但β球蛋白部分较低。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压迫症等,血清型伴有α1、α2倒转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

2.2前白蛋白增高见于脑萎缩、脑积水和一些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神经系统炎症时前白蛋白降低。

2.3白蛋白增高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压迫症等。γ球蛋白增高血症、精神分裂症时白蛋白降低。

2.4α球蛋白增高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及多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不强。

2.5β球蛋白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其他一些神经系统变性病时可增高。

2.6γ球蛋白增高对疾病诊断的意义较大。可有以下2种情况:①伴有血清γ球蛋白增高:见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②不伴有血清γ球蛋白增高:见于多发硬化、脑梅毒的急性期。

3免疫球蛋白测定

正常脑脊液中含有微量的免疫球蛋白,其中IgG为0.0l~0.04g/L,IgA为0.001~0.006g/L,IgM不能测出。测定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对多发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意义。此外,IgG升高对神经梅毒等也具有诊断价值。

脑脊液的IgG指数=(脑脊液IgG/血清IgG)/(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正常值≤0.7。IgG指数增高提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增高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合成。

脑脊液24hIgG鞘内合成率和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bandsOB)也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指标。24hIgG鞘内合成率的计算公式为:

鞘内IgG合成率(mg/dl)=[(脑脊液IgG-血清IgG/369)-(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230)(血清IgG/血清白蛋白)×0.43]×5

正常成人每日鞘内合成IgG量为3.3~9.9mg/dl,而多发硬化患者可达5~120mg/dl。

寡克隆区带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特异性条带,在大部分多发硬化患者中比IgG的增加发生早,对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并非为这类疾病所特有,阳性结果还可见于其他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4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髓鞘碱性蛋白(MBP)是髓鞘蛋白的主要成分,为神经组织所特有。该蛋白不仅在髓鞘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还维持着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髓鞘,MBP即可释放入脑脊液,且脑脊液中的MBP含量升高的程度与髓鞘破坏的程度相关。对有无髓鞘脱失的特异性较高。在脱髓鞘病(急性期)、急性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疾患时MBP均可增高,尤其是脱髓鞘病(急性期)时最为明显,目前该蛋白的测定已被广泛用于多发硬化等脱髓鞘病的辅助诊断,认为患者在急性期存在脑脊液MBP升高是活动性髓鞘脱失的指标,当病程进入恢复期后该项指标可恢复正常。临床正常值>8μg/L。

5抗原抗体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脑脊液中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检测这一技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目前用于临床的有以下几种:

5.1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采用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对病原菌抗原进行测定。已用于临床的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杆菌性脑膜炎等多糖抗原的检测。

(2)病毒性脑炎、脑膜炎:乙型脑炎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的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G、IgM抗体的检测;柯萨奇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等的特异性IgG、IgM抗体的检测等用于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的判断。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的出现对诊断的意义较大,这一指标多在感染早期就可出现,敏感性也较高,对早期诊断有价值。一般认为,为排除全身感染造成的抗体升高,需在脑脊液抗体检测的同时进行血清学的平行试验。

(3)神经梅毒: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吸附试验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4)神经系统寄生虫病:阿米巴原虫特异性抗体检测用于神经系统阿米巴的诊断;应用单克隆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手段检测猪带绦虫囊尾蚴、肺吸虫、钩端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来辅助诊断等。

5.2脑膜癌病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癌细胞有助于脑膜癌病的主要诊断及明确癌细胞的来源。

6酶类

已发现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时脑脊液中的酶活性会发生变化。如: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己糖异构酶和溶菌酶等。一般认为,乳酸脱氢酶的5种同工酶测定在鉴别颅脑恶性肿瘤和不同病因的脑膜炎时有一定意义。在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癌病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的活性增高,在临床鉴别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此外,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的溶菌酶多增高。但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脑脊液酶活性的变化对诊断具有特异性,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改英,时丽秀,高永生.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检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张明金,邱福印,何秀华.脑脊液和血清白蛋白比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