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及MRCP诊断胆系泥沙样结石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MRI及MRCP诊断胆系泥沙样结石的对照研究

任元亮阳俊吴凤英葛凯谭梦田文凤杨丽兰

(绵阳市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2150)

【摘要】目的:对比MRI及MRCP诊断胆系泥沙样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胆系泥沙样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与MRCP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MR常规T2W1上,胆系泥沙样结石特征性的显示为胆总管或者胆囊内分层状改变,下层显示为低信号泥沙样结石,上层则主要显示为高信号胆汁,呈现出均匀状态;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与胆囊泥沙样结石在MRCP原始图像上不能够得到明显显示,或者只会在某一幅图像上进行显示,具体表示为胆总管信号不均与或者胆总管信号减低现象。结论:T2WI能够将胆系泥沙样结石的分层改变较为直观的显示出来,但是MRCP并不能将其有效显示出来。

【关键词】MRI;MRCP;胆系泥沙样结石;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094-02

胆系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造成胆道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1]。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黄疸以及上腹疼痛等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及早寻找一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诊断。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临床上属于常见诊断方式的一种,在检查过程中不需要应用对比剂便能够将胆胰系统的病理变化情况与解剖关系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来,并且获取的图像质量不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差[2-3]。其次,这种诊断方式还具备无创、操作简单、三维成像以及诊断准确率高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价值显著[4]。本研究主要针对MRI及MRCP诊断胆系泥沙样结石的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胆系泥沙样结石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21±6.26)岁,包括33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其中有15例患者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35例患者为胆囊泥沙样结石,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与手术证实。

1.2方法

诊断仪器采用联影超导1.5T磁共振扫描仪,线圈为躯体相控阵表面线圈,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扫描,同时对呼吸门控进行应用。对患者进行常规SE(自旋回波)序列T1WI与横轴位FSE序列T2WI检查,采用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对患者进行MRCP检查。根据患者的横轴位T2WI定位,对MRCP扫描范围进行确定。

对患者进行冠状位FSE序列连续多层面重T2加权扫描,对不屏气呼吸触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将呼吸运动伪影减少。为了获得良好的脂肪组织信号背景抑制效果,要对短时间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序列进行使用。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具体数值设置:激励次数:4次;回波链长度:25;接收器带宽:31.25;层间隔:0mm;层厚3mm;矩阵256×192;视野:38cm~42cm;TE:160ms~250ms;TR:无穷大。对肪抑制技术进行常规使用,将扫描的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五十二秒。完成扫描之后,要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每隔十八度获得重组之后的图像,进行十幅的重组。

对MRI常规扫描序列的具体参数进行设置,具体为:NEX:4次;回波链长度:16;接收器带宽:20.8;矩阵:320×256;FOV:36mm×27mm;层间距:2mm;层厚:5~8mm;TE:80~100ms;TR:6000~8000ms;将扫描的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四十秒。

2.结果

本研究中50例胆系泥沙样结石患者中,有15例患者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35例患者为胆囊泥沙样结石。在35例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中,有20例患者合并有多发或者单发结石,15例患者为单纯的泥沙样结石。15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中,有3例患者合并有多发或者单发结石,12例患者为单纯的泥沙样结石。所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伴有胆总管扩张现象出现。

对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后,在T2WI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与胆囊泥沙样结石均具有相同的特征,表现为上层高信号胆汁,呈现出均匀的状态,下层为低信号泥沙样结石,在上下层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存在。但是对患者进行MRCP检查之后,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与胆囊泥沙样结石在MRCP原始图像上不能够得到明显显示,或者只会在某一幅图像上进行显示,具体表示为胆总管信号不均与或者胆总管信号减低现象。MRCP的MRI图像能够将扩张的胰管的形态结构与肝内外胆管清晰的显示出来,并且还能够将胆道梗阻的程度与位置明确出来,对出现扩张的肝内胆管树进行完整的显示。但是在MIP图像上,胆囊泥沙样结石只会显示为局部信号,并且呈现出不均匀、减低与模糊现象,而在MIP图像上,胆总管泥沙样结石只会显示为局部信号,并且呈现出不均匀、减低现象,能够将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形态显示出来。

3.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采用ERCP、螺旋CT、B超对胆系泥沙样结石进行诊断。但是因为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检查,会受到患者肠气、操作者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5]。采用CT对患者进检查,在低密度泥沙样结石与等密度泥沙样结石的鉴别诊断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采用ERCP对患者进行检查的程序复杂,操作者的经验水平会对检查结果造成较大影响,所以这三种方式都难以对胆系泥沙样结石患者进行全面性、准确性的鉴别诊断。在各种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中,MRCP属于常见的一种,在这种检查方式下,不需要注入对比剂,所以能够有效避免压力的影响,能够将生理状态下的胰胆管管径大小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除此之外,这种检查方式还能够对梗阻位置、程度以及胰胆管位置、长度进行更加直接的显示。这种检查方式对胆道系统流速缓慢的胆汁或者静止胆汁在T2WI上呈现出高信号这一特征进行了利用,通常周围其它组织结构的信号会被抑制,会有低信号显示出来。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为通常所用的MRCP技术,对该技术进行应用时,首先对原始图像采用非屏气多层面采集成像技术获得,然后再对MIP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其进行处理之后,促使三维MRCP图像形成。叠加MIP之后,将多余出来的背景信号通过切割、剪裁或选主体的形式去掉,然后再在3D窗对旋转方向进行选择,最终获得在不同视角进行连续显示的复位影像。MRCP的MIP图像能将出现扩张现象的胆管树全貌从不同角度进行显示,这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MR常规T2W1上,胆系泥沙样结石特征性的显示为胆总管或者胆囊内分层状改变,下层显示为低信号泥沙样结石,上层则主要显示为高信号胆汁,呈现出均匀状态,并且上下层之间存在有明显的界限。因为MR常规T2W1扫描基线为轴位垂直于胆囊或者胆总管的长轴方向,所以能够将胆系泥沙样结石分层状改变直观的显示出来。但是需要有效鉴别胆系泥沙样结石MR常规T2W1与以下情况:(1)外形呈现出胆囊,内部有两个房腔的双房胆囊存在,需要将其和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有效鉴别开来。(2)在患者将检查过程中的仰卧位改为俯卧位时,因为胆管或者胆囊内有炎性沉积物存在,所以会缓慢移动,需要将其与胆系泥沙样结石鉴别开来。

综上所述,因为MRCP扫描具有固定的特性,所以MIP图像与MRCP原始图像在胆系泥沙样结石诊断上均存在有较大的难度。MRT2W1的扫描基线和胆囊或者胆总管方向垂直,能够将胆系泥沙样结石的分层状改变较为直观的显示出来,并且在患者进行体位变换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对其进行有效诊断。临床上应该对MRT2W1扫描轴位加强重视,将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高飞,董江宁,韦树华等.3.0TMRI内插扰相快速梯度回波T1WI联合MRCP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60-63.

[2]张培平.MRCP结合轴位薄层T2WI-SPAIR对胆系结石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48-50.

[3]罗萍.超声与CT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4,24(7):317-317.

[4]钱志明,张同华,陈建新等.TrueFISP与MRCP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0(5):298-301.

[5]钱志明,张同华,陈建新等.TrueFISP与MRCP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C].//2014年肝胆胰外科张家港学术论坛暨第26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14: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