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联合用药治疗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

刘桂梅

刘桂梅(辽宁省海城市腾鳌中心卫生院内科114225)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血管扩张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研究组3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替米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10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改善情况。结果显效4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结论心力衰竭的治疗重点在于病因的治疗和去除诱因,替米沙坦联合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指标,最终可降低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

【关键词】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50-02

目前,在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心力衰竭已成为心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对患者危害最大的疾病,且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因此我们通过替米沙坦和曲美他嗪的联合运用来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0~71岁。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39例,高血压心力衰竭15例,心肌病心力衰竭6例。全部病例符合(实用内科学)第8版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分级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32例,Ⅲ级8例。以上患者临床上均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双肺干湿口罗音,平卧受限,心率增快。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药方法:对照组采用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休息、吸氧等对症处理,西药上给予强心剂(地高辛0.125mg.qd)、血管扩张剂(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40mg.qd)、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mg.qd)等。疗程为10周。

1.2.2研究组给药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40mg.qd和曲美他嗪20mg.tid。疗程为10周。

1.3疗效标准(NYHA):①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②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而不及2级;③无效:心功能无改善;④恶化:心功能降低,或患者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注: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心血管病的终末期表现,是极为常见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治疗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应不但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应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因心力衰竭恶化对住院的需要,减少卫生医疗经费,降低总病死率。至今基本符合这些要求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有5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目前尚无一种特效药物或固定的治疗模式对所有心力衰竭都具有优越的疗效,心力衰竭的合理治疗只能是实行个体化联合用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个体化用药原则应考虑到:患者的原发病性质和程度,如是否有心脏的机械性梗阻、心肌缺血,对某种药物敏感或中毒等因素;血流动力学状态,如低排高阻型还是低排低阻型心力衰竭,压力超负荷还是容量超负荷;心功能障碍的类型,如收缩功能受损还是舒张功能受损,或两者兼有;药物作用的特点如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前负荷或后负荷、降低心率等因素。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措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001年的欧洲心脏病协会中已提出,以血清BNP的水平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客观指标之一。替米沙坦的药理作用:替米沙坦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Ⅰ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生成的血管紧张素,从而抑制血管的收缩和醛固酮的分泌,进一步抑制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改善心功能。曲美他嗪能够提供心肌细胞的保护,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及其小动脉的血流量,从而减少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症状。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2提示:冠脉血运重建对心衰治疗作用有所改变。本研究证明:替米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6.7%,优于常规西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

总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血管扩张剂之间联合用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适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方驰华,苏仲和.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10).

[2]欧阳振波,刘萍,余艳红.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02).

[3]张绍祥.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01).

[4]高成杰,张随学,裴强,徐达传.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01).

[5]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解剖学杂志,2005,(03).

[6]续靖宁,邓晓红.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右江医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