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藿香正气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加味藿香正气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6例

马文奇刘志信

马文奇刘志信(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743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治疗组在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加味藿香正气汤。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轻症患儿,不用西药,单以本方治疗,可获良效。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加味藿香正气汤中医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以腹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的疾病,常年可发作,尤以冬春季感冒或食生冷后发作或加重[1],目前临床上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在儿科属常见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四诊辩证,用加味藿香正气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临床共观察病例250例,系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其中门诊134例,住院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6例,男66例,女60例,2-6岁72例,7-12岁54例。对照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2-6岁63例,7-12岁61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可伴有发热、呕吐或腹泻,腹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腹部彩超可见腹腔淋巴结轻度以上肿大。同时行腹部X线检查和血、尿、大便常规等检查以排除小儿胃肠炎、痢疾、肠蛔虫、阑尾炎及肠套叠等。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加味藿香正气汤,处方为藿香9g,白术、元胡、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6g,紫苏、桔梗、生姜、甘草各3g,大枣2枚。若表邪重头身痛者加香薷、葛根各3g;食积脘胀者加神粬、莱菔子各3g;腹泻甚者加山药、白扁豆各3g;腹痛甚者加白芍3g;小便短少、口渴者加花粉、车前子各3g。加水煎两次混合后口服,2-6岁每次50ml,一日4次,7-12岁每次100ml,一日4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选用常规剂量的头孢塞肟、利巴韦林、维生素K3静注治疗,发烧重者加地塞米松2mg,用1-3天。对照组不用加味藿香正气汤,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痊愈:腹痛消失,腹部彩超复查未见异常;好转:腹痛消失,彩超复查仍有少量肿大的淋巴结;无效:腹痛仍存在,彩超复查仍有肿大的淋巴结。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26例,治愈87例,好转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124例,治愈62例,好转42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属“腹痛”或“泻泄”的范围,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或泻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儿科门诊中是继小儿肺炎、小儿肠炎之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加之腹部彩色多普勒的应用,近年发病有增加的局势[2]。从解剖关系看,小儿回结肠区肠系膜淋巴结多、淋巴结引流丰富,肠内容物因回盲瓣的作用常在回肠末端停留,肠道内毒素或细菌产物易在该处被吸收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1]。由于腹痛不规律,加之儿童叙述不清,体检不合作,常被误诊为肠痉挛、肠蛔虫或阑尾炎等,而且抗菌素治疗效果常不理想。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而设,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脉濡。加味藿香正气汤中以藿香为主,辛散风寒、化湿和胃;半夏、茯苓、白术、陈皮健脾利湿、和胃止呕;元胡、厚朴活血行气宽中;桔梗宣肺利膈,生姜、甘草、大枣和脾胃、调诸药,再随证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确有良效。此外,对于症状较轻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不用西药,单以本方治疗,或以藿香正气丸1-2丸开水化后文火煎10分钟温服,均可获良效。

参考文献

[1]沈苹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5);110111.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