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体会

张帆李力承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650032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的护理对策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81例使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认真评估各项身体指标,教会病人如何进行术中配合,并在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76例患者完全治愈,4例患者因神经根粘连和脑脊液漏需进一步治疗,1例因其他疾病转去相关科室,治愈率为93.83%。结论经过统计分析、总结经验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体系,采用此种方法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治愈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超过90%的病人有腰痛表现,典型表现为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痛,伴麻木感。80%~9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治愈,有10%~20%需要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现总结我院81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方法,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治81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男48例,女33例,年龄31~75岁,平均50岁,病程1个月~10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同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症状,经CT扫描或MRI明确诊断突出部位:L3-4椎间盘突出患者20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29例,有32例患者是L5~S1椎间盘突出。

2治疗

2.1治疗方法

在C臂下插入椎间盘镜或特殊器械,切除或吸出椎间盘。

2.2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采用1984年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29分法)[2],分别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及膀胱功能4方面进行评价。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pide;(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3]。

3护理方法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评估

评估疼痛的部位及性质,诱发及加重的因素,缓解疼痛的措施等,如是否使用镇痛剂、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评估下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情况,病人行走的姿势、步态;有无大小便失禁现象。责任护士亲自到病房指导术前预练,主要训练的内容有:踝关节背伸康复训练、脚拇指背伸对抗康复训练、股神经康复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

3.1.2术前准备

卧硬板床时抬高床头20。,侧卧位时屈髋屈膝,双腿分开,上腿下垫枕,避免脊柱弯曲的“蜷缩”姿势,放松背部肌肉。卧床3周后,戴腰围下床活动。经常检查牵引带压迫部位的皮肤有无疼痛、红肿、破损、压疮等。术前3d协助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即协助患者行俯卧位下腰部过伸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手向后,尽量抬高,持续俯卧位1h以上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3.1.3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多与家属交流,使家属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病人与病友进行交流,告知病人此项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4],消除病人思想上的顾虑,以良好心态配合手术,增加自尊和自信心。

3.2术中护理

3.2.1巡回护士配合

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术前准备、手术部位、术中带药、X线片进行核对。进入手术间后和麻醉师、手术医生再次核对,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时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协助医生采取侧卧位,双下肢抬高45。~50。[5]。

3.2.2器械护士配合

与手术医生共同铺单,传递手术器械,协助医生关闭伤口、和器械护士清点敷料和器械。

3.3术后护理

3.3.1术后监测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液及渗出液的颜色、性状、量等,有无脑脊液漏。术后疼痛无法忍受者给予镇痛剂或镇痛泵。

3.3.2饮食护理

术后4h患者无不适,可进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第2天即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避免排便困难。

3.3.3皮肤护理

术后第1天卧床休息,护士需协助患者做轴向翻身,每2h更换1次,腰背部受压部位按摩,保持床单元洁净、平整、干燥。自第2天始,患者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术后仔细观察患者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少量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若渗血较多,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注意观察切口缝合处有无隆起现象,若发现皮肤局部隆起,应及时告知医生,以防出血或脑脊液漏在切口处聚集。

3.3.3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

(1)术后去枕平卧2小时,48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轴式翻身一次,避免手术椎体受压[6]。(2)卧床期间坚持定时活动四肢肌肉、关节,以防关节僵硬。(3)术后第1日开始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和直腿抬高锻炼,每分钟2次,抬放时间相等,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以能耐受为限;逐渐增加抬腿幅度,以防神经根粘连。(4)一般术后7日开始,用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每日3~4次,每次5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5)一般卧床2周后借助腰围或支架下床活动。协助病人系好腰围或支架,抬高床头,先半卧位30秒;然后移向床的一侧,将腿放于床边,胳膊将身体支撑起,移到床边休息30秒;无头晕、眼花等不适后,再在护士或家属的扶助下利用腿部肌肉收缩使身体由坐位改为站立位。

4结果

本组治疗效果治愈49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83%。综合以上结果,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素芳,张秀明,阎艳,张秀英.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2,10(11):2935-2936.

[2]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119.

[3]王慧,刘云峰.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护理的观念辅导[J].医学前沿,2013,7(23):236-237.

[4]吴瑞芳,黄乔东.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9):54-55.

[5]吴乔.98例全内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病人的手术配合[J].全科护理,2011,9(6):1466-1467.

[6]陈慧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微创治疗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J].北方药学,2012,9(1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