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

苏文兵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采取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踝关节功能的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传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分析X线检查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术后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92.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5%,72.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的画着进行早期踝关节现代康复治疗,并且通过评测表进行评分的康复治疗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康复治疗,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是青少年男性患者,很多都是暴力导致的骨折[1]。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采取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分析X线检查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采取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有男性38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在18~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5±10.3)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36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1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在骨折1周以内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手术前进行X线和CT检查,对患者关节面的形状和塌陷程度进行评测。手术治疗的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内踝的治疗,是以内踝尖作为中心切开的一个内侧弧的切口,观察患者骨折线后,进行骨折复位处理,在内踝的关节面平行放入两个骨螺钉。外踝骨折的处理,是以外踝尖作为中点切开的外侧弧的切口,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取克氏针内固定,纯钛金属板和螺丝内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

1.2.2康复治疗

1.2.2.1对照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患者手术后需要打石膏,康复人员在为患者给予化淤、消肿以外,手术后前三天还要用下肢静脉泵防止出现淤血和肿胀。术后第四天,可以进行下肢被动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10天,患者可以下床进行踝关节康复运用,术后2周可以站立,术后6周可以进行负重走路。

1.2.2.2实验组康复治疗患者手术后的三天内可以进行足趾和抬腿练习,手术后1周进行关节屈曲练习和关节伸展练习,手术后2周可以通过医生检查后,去除石膏,进行踝关节练习,练习完成后再重装石膏。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练习,练习屈伸和内外翻,缓慢进行,必须保持在无痛状态下,练习之间可以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左右,让组织血液加速循环。患者同时要进行被动踝关节练习,逐渐增加患者踝关节的活动度,被动踝关节内外翻练习,要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患者手术后4周要根据X线检查结果,可以拆除石膏,医生决定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负重练习。患者手术后8周可以加强踝关节和下肢的练习力度。

1.3评价标准[2]制定患者进行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表,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在85以上表示优秀。患者得分在75~84表示良好。患者得分在60~74表示一般。患者低于60分表示较差。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经过术后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92.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5%,72.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3]。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后,现代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如果不能配合早期的治疗,手术的预后就会受到影响,也会导致肢体出现功能障碍。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经过术后现代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92.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5%,72.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因此,为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早期踝关节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雨,戴闽,范红先等.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4):42-45.

[2]江涛,江林,史俊德等.动气针法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后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5,(11):20-24.

[3]刘灵峰,吴剑,毛林波等.个体化方案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