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院后勤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医院后勤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李瑛

李瑛(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53002)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099-02

【摘要】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后勤服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后勤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医院后勤改革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具体改革措施和对改革的认识。只有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将后勤管理集团化,实现科学化、经济化、合理化的管理,才能有效保障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院后勤改革经济学分析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改变,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院就诊人数迅速增加,医疗服务内容亦需要迅速增加,医院后勤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甚为迅猛,故后勤服务的效能和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医院的患者及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对后勤的工作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希望后勤将医院宾馆化,舒适整洁,充分体现科学化、人性化的服务需求[1]。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医疗工作和职工生活的各个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医院工作运转有序高效的基本保障。医院离不开后勤工作的服务,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特别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的确立,医院后勤改革社会服务化是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医院后勤改革工作做好了,医院的职工才更全身心地投入医疗服务中,患者才能享受到医疗体系改革的舒适服务。现将本院后勤改革总结分析如下。

1.医院后勤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医院的设施维护、环境的保洁及美化、各种设备的管理、食堂管理、煤气水电供给等多方面的内容。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公立医院存在后勤管理未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尚未发展完善,管理模式以过时的管理模式为主,严重束缚了后勤服务对医院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体体现为[2]:首先,医院管理层对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重视医疗工作,更容易忽视后勤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完善。其次,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安于现状,不致力于后勤服务的改革工作,最终出现了后勤部门工作严重滞后于医疗一线的工作及管理水平。最后,后勤部门人员素质层次分化大,参差不齐,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服务态度不同,使得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总之,上述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家医院的后勤部门,且这些问题制约了后勤部门和医院整体的发展。

1.1医院后勤改革存在的困难

1.1.1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医院后勤服务多是以自已自足、自我服务的模式,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经济,且后勤服务部门占据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是医院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的较大负担。

1.1.2技术难以适应医疗发展要求

医院不断引进大量高科技建筑、设备和设施、仪器等,且这些也是后勤服务的范围,要求后勤领域工作要细化,但是后勤队伍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来源复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加上落后的管理制度,使得后勤保障能力极为有限,无法跟上临床科室专业化、高技术化得发展,也无法提供技术化、专业化得服务[3]。

1.1.3保障成本高

后勤工作从表面上看是不具有盈利性质的,不直接创造经济收入,故医院后勤缺乏成本与收入的配比,财务管理不符合要求,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意识不强,占用人力和物力成本严重偏高,致使后勤保障的总成本较高。此外,后勤服务对科室的供应、服务、维修是无偿的,每年物资采购、水电气暖、房屋维护等方面耗资巨大。

1.2后勤改革的必要性

后勤是保障医疗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的保障,患者满意是首要因素。后勤工作依赖医院主体,存在部分人员吃大锅饭,成为医院的经济包袱。后勤服务社会化体制陈旧,观念落伍,机制老化使得后勤管理难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医院后勤老龄化严重、人员分配不合理、效率低、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和浪费严重等现象。医院的以上情况都是计划经济时留下的问题,在如今新的市场经济宏观背景下,医院已不再是以前的医疗垄断机构,而逐渐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成员之一,医院需要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医疗服务,完善后勤管理和服务,才能保证医院效益不下降,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故医院后勤改革势在必行,原因首先在于医院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服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医院必须培养其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总之,完善的后勤服务和高效的管理是加强医院软实力的保障。任何一种体制改革,都需要经历萌芽、发展、形成等不同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社会主义医改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国家和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变化,要求医院后勤服务工作将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的新路子发展[4]。

2.医院后勤改革的经济理论基础

2.1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学说及市场经济理论

商品经济学认为“服务就是商品,服务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此观点揭示了后勤服务也是商品的一种,其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医院后勤改革的目标为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降低后勤保障费用,减轻医院负担,引进社会化保障力量,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5]。

2.2制度变迁的理论

新经济制度认为,医院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的在原有管理和制度安排不均衡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制度选择中,由医院为适应市场变化、捕捉制度不均衡的条件下,寻找诱致性制度变迁,此外,卫生系统及政府推动医院发展而施加强制性制度变迁,故医院后勤改革兼有两者的成分。

2.3交易费用的理论

医院后勤是由医院主导还是市场配置为主,取决于管理的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孰大孰小。

2.4产权经济理论

产权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剩余权力,剩余控制权允许其所有者拒绝不支付所有要求的价格人使用它的资产,但是所有者能获得并保有资产的剩余收益。对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进行资产核算,明确产权界定,明确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产权关系是后勤改革的保障,也是后勤改革的最终目标。

3.医院后勤改革实践

3.1激励竞争,精员高效

后勤部门压缩人员编制,实行竞争上岗,定岗定员,坚持只出不进的原则进行调整,加强人员互助,让后勤职工的绩效工资按工作技术含量、强度、环境和所承担的责任挂钩,坚持效率优先,杜绝懒惰的作风,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分片包干,计量计时灵活效益分配,有效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创建节约型和谐后勤

创建节约型后勤是和谐后勤的前提,也是后勤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故医院后勤应当更新观念,增强节约意识,降低后勤运行成本,加强服务意识,追求和谐后勤,促进医院后勤顺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后勤部门的竞争力,增强员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后勤服务的工作,努力实现节约型的和谐后勤[6]。在后勤部门要厉行节约,做到物资缺什么买什么,0囤积,严格执行出入库登记,定期对水电路进行检查,杜绝不必要的损失。后勤的常用的大量物资采购定期进行招标购买,水电的管理是实行责任承包制,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7]。

3.3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医院后勤集团逐渐实行“统、管、包”的管理模式,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独立发展的物业化服务的经济实体。后勤集团既要努力降低医院负担,适应市场规律,稳定队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优质服务,实现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

3.4重视后勤文化建设

医院后勤应建立“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服务职工生活”为目标的文化建设,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医院后勤服务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其服务质量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加强后勤服务,重视后勤文化建设,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人性化服务保障[8]。

3.5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

无论后勤实行什么管理和经营模式,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文本,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广大职工及患者提供及时、周到、高效、便捷的服务。节约和和谐是后勤改革的最终目标,努力实现工作人员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医院后勤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娜霜,周晓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加强医院后勤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4):222-223.

[2]林源.完善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改革的对策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1(5):784-786.

[3]许龙郧.新形势下开展医院后勤服务工作探索[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2):4474-4475.

[4]姚建根,邵明亮,朱淑平,等.医院后勤管理运行专业化策略与途径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2(1):68-70.

[5]段建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10(7):105-106.

[6]曾月.我国医院物业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2):72-73.

[7]陆博.医院后勤改革与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2966-2967.

[8]杨斌.构建节约型医院后勤的4个着力点[J].中国卫生产业,2009(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