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及优质教学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简论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及优质教学表现

赵桂芬

赵桂芬(镇赉技工学校吉林白城137300)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社会向研究型社会的转化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自身的文学修养,走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道路,努力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关健词:语文教师师德素质

一、师德高尚

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以献身精神去诠释“教师”这一称号的全部内涵。教师要以宽容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中的不完美,把全部心智聚焦于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修炼,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形成的人格力量是对学生的“无言之教”,可以不断鼓励学生追求做人的崇高境界,使他们走出校门后,面对纷纭复杂的功利社会时,仍能保有一份对科学理想、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崇高师德的魅力,其影响甚至可以穿越时空惠及学生一生。

二、人文素质牢固

人文素质是通过对优秀文化的吸收消化和持久的人生历练而形成的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及判断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核心是“如何做人”,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从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的哲理高度去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人、理解人,自觉地把自己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石上,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真正从内心爱护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增强其自信心,消除其学习的心理障碍,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知识结构合理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雄厚的知识积累,其知识结构应是“杂家”与“专家”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语文教师不但要学习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等人文科学知识,也要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知识,关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动态,使自己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对语文教学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要深钻精通,成为行家里手。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发挥特长,向“专家型”教师的高度进取。

四、语言修养到位

较高的语言修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语文教师的语言应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能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诵读水平要高,读出抑扬顿挫的音韵美、节奏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诗文的内涵和风格;语言应具有鲜明的个性,或严谨缜密,或富于哲理,或激情洋溢,或诗意盎然,或幽默风趣。但无论何种风格,都必须讲求遣词造句,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特长的表达艺术,当然最好是众妙毕具,适时而作。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来自坚实的学问功底和不懈的追求,只要腹有诗书,勤于练习揣摩,定会出口成章,议论风生。幽默风趣有其独特的魅力,是语言艺术的高境界。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应是智慧灵光的闪现,给人以智性的美感。它与油嘴滑舌有质的区别。幽默的教学语言带来了的效果是惊人的。

五、写作能力超群

判辞衡文是语文教师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善写,为学生做表率,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语文教师的写作内容不必拘泥于一端,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思想评论和杂文等都可以练习,关键在于常写、善写。因为要写,促使教师去主动观察思考,去锤炼语言,持久练习。教师成为有才情的文化人,其作文教学的局面必然为之一新。

六、讲究文学修养

语文教材是文学的富矿,尽管语文不等于文学,而且对教材中文学的挖掘亦应适合于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以知识水平。文学作品艺术地表达了人们丰富、细腻的感情体验,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学生由此可以了解社会、体味人生。文学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现实的,学生在阅读、品位文学作品时,自然会受到精美的文学语言的感染,逐渐形成对语言美的敏锐感知,培养出纯正的艺术趣味。作为实施主体的语文教师,理应热爱文学而富于才情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科兴趣。”语文教师醉心文学、含英咀华且育出儒雅脱俗的气质,自然会吸引学生追随其拜谒文学的圣殿,窥其堂奥而流连忘返。

七、知识更新与时俱进

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大到国际风云,小到身边时尚,从中摄取各种新鲜的信息。唯其如此,语文课才能永葆鲜活的生命力。相反,闭目塞昕、抱残守缺,非但教学毫无特色,了无生趣,就是照本宣科也做不好。除了关注现实变化外,还应不断地审视、评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更具开放性和扩张性。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教学手段带来了一系列的革新。电脑多媒体引入教学已司空见惯,网上学校等新兴事物方兴未艾,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学习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改革中应时而变,把握先机。

八、教学与科研并重双优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情感经验,其中不乏灵感妙语,需要归纳、提升到理论高度。所以,要实现“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跃升,就必须走科研与教学一体化的道路。

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思维品质各异,决定了其教学活动的各具特色。语文教师应有自知之明,因己“材”之所长以“施教”,呈现明显的个性。许多优秀教师已探索出不少成功的课型结构、教学模式,但在推广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免尴尬,究其原因,即为学习者不具备创造性地借鉴与运用的素质。因此,要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迷的困境,不断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功地借鉴教改经验,甚至自创课型,自成一家。

九、“先学后教”,构建优质教学模式

“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先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方法,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关键要解决三个观念,一是急于求成的观念,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这个“先学”的过程中,蕴含着指导的力量因素,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家庭的环境,社会的背景等,需要教师的究因识果,体察求索。二是潜能的认识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正如布鲁姆所说: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达到高水平的掌握。三是人性的观念。教师要对学生持有积极的、向善的、信赖的态度,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以及独立学习,自我实现的愿望,以人生幸福追求人性化教育。

其次,“先学”需要一定的方法。

1.“常规性先学”:所谓常规性先学,我们重点把它放在阅读和双基的学习上。如语文的“三读”,生字词读写记(音形义),语法修辞,语句插图等。

2.引导性先学:所谓引导性先学,在“指导——自主学习”中我们针对教材(篇章)的目标精要、重难点等,确立以导学提纲、预习指要、实践操作、收集材料、社会调查等形式作为先学指南或拐杖。这些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导学,具有“吊胃口”的作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满挑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

3.拓展性先学:所谓拓展性先学,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参阅与教材内容有关练的课外读物、材料、了解社会、历史背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教材。在这一点上我们着重抓好教师“备”的针对性指导,全面了解有关参阅材料,以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后教”又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已经超前先学了,那么教师“后教”教什么?

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当堂作业”中不出错或少出错的保证。在“教”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先学后教的效果有多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