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邓定华

邓定华

(射洪县中医院四川遂宁629200)

【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接受的3200份血液标本质量进行抽检、分析、统计,找出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在抽检的3200份血液标本,有140例不合格,占比达4.4%,就其原因主要包括:标本凝固、未及时送检、标本量不足、溶血问题、抗凝不全、盛放血液容器不当等。结论:为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一方面血液采集人员需加强责任意识、减少失误,另一方面需完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细节、规范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130-02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中通常使用血液标本的检测来判断、治疗患者疾病。因此疾病的有效判断和治疗必须依赖合格的血液标本采集。然而在临床医学中,仍存在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的情况,为了能了解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对此抽检我院近2年3200份血液标本并对其加以分析统计,找出不合格原因并提供解决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检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接受的3200份血液标本(2050份血清、725份血浆、225份全血),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所有血液标本均是由我院护士采集,并由指定护士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测。

1.2方法具体操作包括

(1)当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室后,需由专职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核对、收取、放置;(2)依据临床医师申请的检查项目,对接收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包括:血液标本的外观、颜色;标本有无发生溶血现象;观察标本量多少;标本上的标记信息是否发生错误[1];(3)当确定不合格标本时,检验人员必须将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离、整理、登记。(4)针对不合格原因,提供解决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抽检的3200份血液标本中,有140例不合格,占比4.4%,就其原因主要包括:标本凝固、送检不及时、标本量不足、溶血问题、抗凝不全、容器问题等,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患者在正式进行治疗前,医师首先都会对患者血液进行抽检检测,以发现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进而制定相关治疗方案。可见标本采集的合格与否不仅关系到疾病判断,身体各项生命体征的反映,同时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2]。因此提高标本的合格率是保障实验结果正确性的首要前提,在平时的医学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要强化保证标本合格率这一观点,从而为医师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在本次抽检中发现,3200份血液标本中有14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占比4.4%,具体不合格原因包括:(1)40份标本凝固,占比28.5%。就其原因主要是采血人员对采集标本未充分混匀,导致血液凝固;(2)35份送检不及时,占比25%,主要由送检人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送至时间延迟,进而使血液检查结果失去真实性;(3)25份标本量不足,占比17.9%,每一项血液检测都必须有一定的容量标准,若血液标本采集量过少,不仅对导致血液检测结果不具有科学性,同时也会与患者实际病情相反;(4)20份溶血问题,占比14.3%,溶血问题主要表示在血糖水平值与实际偏低、钾与谷草转氨酶检测值偏高[3];(5)14份抗凝不全,占比10.0%,凝剂量不足,将会导致抗凝的效果不尽人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只要发生少量的凝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5)6份容器问题,占比4.2%。主要是检验人员在对血液进行抽检时,由于使用例特殊材料导致检验的不合格。

血液采集人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1)相关人员在采集血液时所用的器械(注射器、试管)都必须进行消毒,最好选择一次性的注射器和试管;(2)采集时容器要洁净干燥,避免强力震荡从而造成溶血,同时血液标本采集之后应该立即送检以降低送检不及时所造成标本不合格率[4];(3)在对患者进行抽检时,必须保证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每一位患者血液采集完后都必须做好标记,如采集的血液量,防止出现采集量不足现象的发生;(4)造成溶血的因素较多包括注射器的湿润、人体软组织出现损伤(抽血导致)、加入抗凝剂后过度摇晃容器等,因此抽检人员需杜绝上述迹象;(5)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适量加入抗凝剂,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和抗凝剂能够充分融合;(6)当血液采集完后:在16℃~26℃环境下血液可保存2d[5]、血浆保存小于4h;在4℃环境下可保存7d。

综上所述,为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一方面血液采集人员需加强责任意识、减少失误,另一方面需完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细节、规范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血液标本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97-100.

[2]葛秀洁,李静.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43-2044.

[3]李建芬.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89.

[4]牛玉琴.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842-1843.

[5]葛凤华,于雅宁,元琳等.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8):6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