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出血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出血的效果观察

修志刚国林英

修志刚国林英

(海阳市里店卫生院山东海阳2651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鼻内窥镜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救治的126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鼻孔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96.5%,对照组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出血比填塞治疗鼻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47-02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由于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的后面部分,位置比较隐匿,出血点难找,所以,对治疗鼻出血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传统的治疗办法是用填塞的办法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效果一般,但会损伤鼻黏膜,从而使得鼻出血容易复发。随着科学的进步,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治疗鼻出血效果良好,无复发。本文就对我院的126例鼻出血患者,分别进行填塞治疗和内窥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救治的126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5.2±3.4)岁;观察组63例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21岁~75岁,平均年龄(44.8±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填塞治疗办法进行治疗,用纱布从患者鼻腔顶部进行由上而下填塞。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治疗,具体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同时使用地卡因浓度为2%和肾上腺素浓度为1%的面片进行鼻粘膜麻醉;通过内窥镜进行确认查找鼻道、鼻腔顶、鼻甲、部、后鼻孔、鼻咽喉部位及鼻腔出血部位及出血情况,通过电凝进行治疗,一般把电凝频率设定为40瓦,治疗结束后,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涂擦。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划分为:患者鼻出血病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称之为治愈;患者鼻出血症状好转,但还存在少量的出血症状,称之为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鼻出血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出血不止,称之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有4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有3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

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鼻出血不管在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属于常见疾病,一般鼻腔内出血是单侧出血,偶尔会有双侧同时出血的,轻度的鼻出血为粘膜出血,病情严重的化会导致贫血,甚至休克,青少年鼻出血大部分在鼻中隔前下部,老年人则容易发生在鼻后部,由于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的后面部分,位置比较隐匿,出血点难找,也不方便治疗,所以,传统的治疗办法是用填塞的办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治疗鼻出血治疗效果一般,同时还会损伤鼻黏膜,从而使得鼻出血容易复发。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都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治疗鼻出血效果良好,无复发。

本文此研究,通过对我院的126例鼻出血患者,分别进行填塞治疗和内窥镜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有4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有30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出血比填塞治疗鼻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彦庆玉.应用鼻内窥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8):256-257.

[2]吴雪梅.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1690-1691.

[3]许鹰.顽固性鼻出血的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35):7901-7902.

[4]陈长林.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1):13-14.

[5]宋巍,滕兵.鼻内窥镜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4,27(05):114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