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树

/ 1

心理树

李自祥王英歌

(宿迁市第三医院江苏宿迁223800)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86-01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患者或家属讨论和咨询心理疾病的相关问题,如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相关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疗程、预后等问题,在目前心理疾病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了的情况下,我们常不能把需要讨论的问题简单地通俗地描述的很清楚。因此,在多年的工作中不断地通过总结和验证,我们可以用“心理树”的概念来诠释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整个过程。

我们把每个心理疾病比作一棵心理树。心理疾病的发病诱因对应树的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临床表现对应心理树的枝叶部分、疾病的性质对应心理树的树干部分、根本原因对应心理的树树根部分。

首先,心理疾病的临床症状如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是心理树的枝叶部分,是患者和家人就诊和咨询首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心理疾病的主体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是心理树的树干部分,是一棵树树种品质的体现,是患者和家人不能清晰识别和理解的问题。

第三,心理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多是如遗传因素,个人心理素质等是树根部分,如水分、土质营养成分的供给和吸收能力情况等是一颗树种品质的根本,常被忽视,是要求患者和家人如何认识和如何配合医生怎么去调整的问题。

第四,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如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等,是影响树的生长条件,如气候、阳光、空气、虫害等的突然变化,是患者和家人认为是发病原因而关注的问题。

以地面为界,地面以下部分是先天因素,地面以上部分是后天因素。树的健康生长取决于树根所处的土壤如土的土质营养、水分、和树根的吸收情况和枝叶所处的自然生长环境,如阳光、气候和空气等,同时也需要人工的修剪和保养,包括去除病枝、杀虫、施肥等,以维持成长条件。

不同的树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的气候、风雨、病虫等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适应所处的自然生存环境就会生病。环境固然重要,但树种的品质是关键,也就是说,同等的不利条件下不是所有树都会生病。

同样,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遇到不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压力,如果有些人不能适应所处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可以这样理解,这时生活事件和压力等社会心理学因素只起到发病诱因的作用,根本发病原因是遗传因素和心理素质。比如有两个外形相似的包,其中一个是炸药包,一个是水泥包,在被点燃导火索的条件下,炸药包就会爆炸,而水泥包就不会爆炸。存在遗传素质的人,如果没有某一生活事件启导火索作用,一生中不一定会发病,就像炸药包放在仓库里储存没有被点燃导火索而过了有效期一样。

不同的心理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疾病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失眠、全身不适、精神活动异常等,就是心理树的枝叶。这时就涉及到心理疾病的“修剪,杀虫,施肥和保养”,修剪和杀虫只能解决暂时和表面问题,施肥和保养维护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有“去除病枝、杀虫、施肥和保养”的整体过程,即药物治疗过程对应去除病枝和杀虫过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对应施肥和保养过程。

根据个人不同个性和生活环境,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就像不同的树要有不同的修剪和保养方法,整个治疗过程不但要消除症状,还要治疗心理疾病的症结。强调凡是要遵循最根本的“现实原则,一分为二原则”,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学会如何适应环境。

平时,患者和家人在咨询和就诊时只关注“心理树的病枝”的存在,而不能认识和理解心理疾病的性质。因此,在目前心理学知识还不够普及,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机理还不太明了,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解释模式的困惑情况下,在此过渡阶段,临床上运用“心理树”的概念来解释和理解心理疾病这一过程,在具体精神科临床诊疗和心理咨询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让患者或家属能理解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效果。

当然,从学术角度出发,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还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目前有很多假说,譬如:也有人提出心理疾病是伴有精神病症状的神经病,其病理基础和机理、机制有待研究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