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杨丹

(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实施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差异;麻醉15min和30min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稳定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变化,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性高。

【关键词】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啶;心率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32-02

Theclinicaleffectofdexmedetomidineingeneralanesthesia

YangDan.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NorthSichuanMedicalCollege,SichuanProvince,Nanchong6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dexmedetomidineinthegeneralanesthesia.Methods100patientswithelectivesurgeryinthishospitalbetween2015Februaryand2016February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receivedpropofolanesthesia,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dexmedetomidineanesthesia,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inanesthesiaandchangesofvitalsignsandadversereactions.Result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esthesia.At15minand30minafteranesthesia,thesystolicanddiastolicbloodpressu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heartrate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4%,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18%),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hegeneralanesthesiaintheapplicationofdexmedetomidinecanstablepatientswithdiastolicbloodpressure,systolicbloodpressureandheartratechanges,preventionandreduce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ithhighsafetyandreliability.

【Keywords】Generalanesthesia;Dexmedetomidine;Heartrate

在各类手术治疗中,进行全身麻醉的目的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以便顺利完成手术[1]。目前临床中一种常用的麻醉药物就是右美托咪啶,不仅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而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1~64岁,平均(37.6±1.4)岁。对照组100例患者,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2岁,平均(37.4±1.6)岁。本次研究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患精神病、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所有患者均无麻醉禁忌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麻醉方法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术前麻醉。要求患者手术前8h内不可饮水和进食,将其送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面罩吸氧,持续吸氧5min。联合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实施麻醉,其中瑞芬太尼的剂量为2μg/ml,丙泊酚的剂量为3mg/ml,给药方式均为靶控输注。

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术前麻醉。要求患者手术前8h内不可饮水和进食,将其送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面罩吸氧,持续吸氧5min。先通过静脉泵注的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啶,使用剂量为1μg/kg。持续泵注10min后减少药量,以0.4μg/kg的剂量持续泵注1h,接着给予瑞芬太尼,通过靶控输注方式给药,剂量为2μg/ml。

1.3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15min后和麻醉诱导30min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观察其麻醉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如窦性停搏、寒颤、低血压、心动过缓等[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及处理相关数据,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分别用χ2与t检验其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经过分析与对比,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15min和30min后,患者的生命指标明显变化,与麻醉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降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

表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n=50)

注:#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

麻醉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其中发生窦性停搏者2例,发生寒颤者2例,发生低血压者2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均为心动过缓(2/5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对全麻患者进行处理时,经常使用镇静药、镇痛药与血管活性药物,然而许多患者会表现出呼吸抑制、术后恢复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用右美托咪啶则能够使不良反应减少,同时还能对患者的心血管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α2肾上腺素受体共有α2A、α2B与α2C三种亚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而右美托咪啶并无受体亚型选择性,所以可以发挥上述三组亚型的综合作业[3]。相比于传统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啶具有更强的效能、更高的特异性与更强的选择性,对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对机体释放甲肾上腺素的过程加以抑制,达到减慢心率与降低血压的目的,避免由于手术应激导致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异常增高,使血流动力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4]。除此之外,右美托咪啶还能减轻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避免其由于情绪不稳而出现不自主运动,引起意外受伤、切口裂开、出血、窒息等严重后果,保障其围术期的安全性。同时该药物还能起到较强的镇痛作用,使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本次研究中,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诱导15min和30min后,患者的生命指标明显变化,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麻醉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18.0%),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效果优于丙泊酚[5-6]。

综上,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稳定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与心率变化,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麻醉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晓红,陈受琳,邓福谋等.右美托咪啶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1):37-39.

[2]郭煜.用右美托咪啶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7):55-56.

[3]刘征宇,雷恩骏,赵为禄等.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应用于高龄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4935-4936

[4]刘会林.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01):89-91.

[5]金震,文艳,张晓群.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6):75-76.

[6]黄娟.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