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 2

贫困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

欧小蓉

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409199

近十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各个地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沿海发达地区变化巨大,而在西部贫困山区农村则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贫困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重庆直辖给各区县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A县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该县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A县历来是交通闭塞的县份,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现在基本做到了村组通公路,户户基本有人行便道,但离“畅通”目标还较远。在人畜饮水方面,大部分地区解决了饮水问题。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问题也不少。

1.土地征用难度大,部分农民大局意识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征用土地,对土地征用者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部分农户缺乏大局意识,利欲熏心,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有的补偿已经很高了,农户也不拿出土地,为的是获得更高的补偿。如在该县某村,在修建变电站、水池时,由于部分农民的认识出现偏差,七爷子八条心,个别宁愿将土地闲置也不拿出来,无法达成协议,严重阻碍了建设。后来还是本地一名在外工作的退休老干部出面,才啃下这块硬骨头,但建设时间晚了整整三年。

2.部分建设质量不达标,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承包老板偷工减料。他们唯利是图,在建设过程中用不合格的材料,或者减少钢材、水泥,多用石粉和沙,降低成本。二是验收走过场。个别验收人员接受承包老板的好处费,与他们同流合污。质量检测走过场,导致建设质量较差。一些人行便道、生产便道、人畜饮水、河堤等豆腐渣工程,让老百姓深恶痛绝。表现最明显的是公路和人行便道建设,质量差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过不了五年又在整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不说,资源浪费是非常惊人的。据笔者了解,A县本来就是国家级贫困县,要用钱的地方多,经济上捉衿见肘。为了实现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倾注大量精力,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公路、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环境设施等进行建设,可谓花了“血本”,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是非常痛心的。

3.管理责任不明确,利用率不高。一是管护资金不到位。基础设施完成了还需要后期的管护,而这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很多时候地方领导认为建好就行了,把该用的后续管护资金挪作他用。有时管护资金迟迟不能下来,一些节点的管护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二是管护责任不到位。由于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有的即使有制度,但根本未执行。部分公路两边杂草丛生,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不便。有的护栏被车辆撞坏,没有得到修护。所以导致了这些设施年久失修,利用不高。比如近几年大量实施农村改厕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真正投入使用的特别少,利用率并不高。县上强制改厕,而农村单个改厕县上只有七八百元钱补助,农户不愿另外花钱,胡乱整一下了事,结果没有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形成大量浪费,这是好心没有办成好事。农村人畜饮水管理不到位较为普遍,有的地方执行上缺位,造成严重破坏和废弃。

二、搞好贫困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1.搞好政策宣传百姓信服,科学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把好“民意关”。加强政策宣传,取得群众支持。在搞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前,要过“百姓关”。召开村民会议讨论是否要建设,通过一事一议来完成。避免先斩后奏,不通过群众同意武断上马项目,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发动村组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给群众讲政府的有关规划,建成后有什么好处,看群众怎么想。和他们共商发展大计,让群众代表参与其中,获取民意,尊重民意。如果大部分群众同意该项建设才做规划,避免形成资源浪费。对个别漫天要价者由政府工作人员、村组干部轮流做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方式方法,让他们心悦诚服。二是把好“规划关”。通过了民意关,就聘请该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高起点规划。把规划进行公示,让群众畅所欲言,进一步完善后定稿。

2.重点突出,保证建设工程高品质。一是政府投资要突出重点。政府财力有限,要分轻重缓急进行投资。每年把群众反映最激烈的列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一件是一件。不能撒“胡椒面”,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结果收益极小。二是有序引领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贫困山区经济发展速度,融资是比较好的手段。通过政策倾斜,降低门槛,社会资金能参与进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出力。三是把好建设“质量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关系子孙后代,马虎不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老百姓是明眼人,建设质量差是造成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震慑那些玩忽职守者,督促他们做好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让群众代表参与全过程,公开建设项目的范围、标准、完成时间等,对举报查实有腐败行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质量搞上去。对修建完毕的工程费用只支付60%,其他的后面逐年支付。如果出现豆腐渣工程,剩余款项不仅不能支付,还要处以罚款。

3.强化管护,提高利用率。一是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方案》《农村基础设施管理考核办法》,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有人管理、管理到位。管理项目除了公路养护外,也要把人畜饮水设施、山坪塘等纳入管护的范围。加大检查考核力度,把基础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真正抓实抓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资源浪费。评估农村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以保证其效率的发挥。二是创新思路,形成多形式的管护体制。比如,对一些小型基础设施,可以采取租赁、转让、承包等方式,落实到具体人进行管护。而一些公益性项目,可以考虑留守人员,他们时间多,就地监管更方便,而且劳动强度也不大。三是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管护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进行付费,为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每季度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对管护不好的扣发工资,影响较坏者开除管护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