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治疗与用药情况探析——以治疗脑梗死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西药联合治疗与用药情况探析——以治疗脑梗死为例

胡国梁严宏钟爱萍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本文使用频数分析和文本挖掘的方法,结果:以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使用情况、西药用药情况、中药用药情况、中西药联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中西医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药剂师

1引言

对中西药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对中药和西药的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自拟方剂与胞二磷胆碱共同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和低分子右旋糖醉、自拟方剂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补阳还五汤加减、低分子右旋糖配和自拟方剂。然后,对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和血塞通共同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阿司匹林和川芍嗦、低分子右旋糖配和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和川芍嗓、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注射液。最后,运用关联规则挖掘中西药联合用药中的频繁药对和关联规则,发现频繁药对补阳还五汤加减一低分子右旋糖配等,同时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和曲克芦丁与低分子右旋糖配有较强的相关性。中西医结合疗法指的是同时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诊疗效果。中西医结合疗法目前己经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中西药联合治疗与用药情况探析

2.1中西医结合诊断

中西医结合诊断是指在脑梗死的诊断方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用西医的先进诊断技术,如CT或MRI等影像学诊断技术,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疾病,再运用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诊断,形成“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的诊断模式。首先使用西医诊断标准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其次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最终诊断筛选出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癖证的患者80例。

2.2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指的是在使用西医药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使用中药治疗。目前,己有大量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疗效既优于单纯西药组,也优于单纯中药组。在对照组中给予西药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最终发现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呈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将脑梗死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长春西汀、川芍嗦及长春西汀联合川芍嗓治疗,治疗后发现,联合治疗组与长春西汀组及川芍嗓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说明联合组的疗效既优于单纯使用长春西汀组,也优于单纯使用川芍臻组。

2.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指的是同时使用中医、西医两种方法,包括中医针灸、推拿、外敷等非药物疗法。有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加中药等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学者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损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也有学者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依达拉奉注射液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温肾活血汤,并配合头皮针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无论是在中西医结合诊断方面、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或单纯中医组,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已取得的一定的成果,同时也累积了大量的医学文献。从这些文献中,发掘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用药规律对指导临床医生用药,促进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梗死临床上的深入和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

2.4中西药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对中药和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拟方剂与胞二磷胆碱共同出现的次数最高,达48次。其余依次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和低分子右旋糖配、自拟方剂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补阳还五汤加减、低分子右旋糖醉和自拟方剂等。由中西药共现情况可以看出,西药中,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阿司匹林,几乎和每一类中药都有联用,这与西药的使用情况也是相对应的。中药中,自拟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占主导地位,这与中医的诊疗特色相一致。在中药复方存在的情况下,对中成药和西药共现情况不是非常清晰,在去掉中药复方后,对中成药和西药的共现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发现西药的情况基本没有变化,阿司匹林仍是中心药物。在中成药中,血塞通、血栓通、川芍嗓、复方丹参等占主导地位,跟各类西药都有联用。共同出现频次最高的为阿司匹林和血塞通,其余依次为阿司匹林和川芍嚓、低分子右旋糖醉和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和川芍嗦、依达拉奉和疏血通注射液等。

3结果与讨论

综上所述,在西药用药方面,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低分子右旋糖配、甘露醇、曲克芦丁等,同时发现药物联系较为密切的有辅酶A和三磷酸腺昔二钠等。在中药用药方面,自拟方剂使用频率最高,这与中医的特色相一致。中成药中,常用的药物为血塞通、血通注射液、复方丹参、川芍嗓、丹红注射液等活血化癖类药物。中药复方中,补阳还五汤的用量最大,此为中风病气虚血癖证的经典方剂。复方中的药物配伍多用活血化疲类、补虚类、平肝息风类中药。在证型分布规律上,多见气虚血癖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痰察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对各个证型中对应使用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每个证型都得到了一个或多个中药聚类,每个聚类中都提供了一种组方思路,为中风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中西医联合用药方面,以自拟方剂、补阳还五汤、血塞通、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醉、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为中心,互相之间联合使用。同时发现药物联系较为密切的有补阳还五汤加减和低分子右旋糖醉、胞二磷胆碱与自拟方剂和阿司匹林、补阳还五汤加减和曲克芦丁与低分子右旋糖醉。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中,多见于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等。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药物为丹红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其次为血塞通和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尿激酶,通心络胶囊与血栓通和丁咯地尔德不孤。而所报道的不良反应多与西药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吻合,而较少报道超出说明书外的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药煮散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40例[J].廖维政,冯美霑,高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04)

[2]中药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J].胡可荣,袁剑锋.中医临床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