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

张传鹏王星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期常见的颅内病变,也可发生于宫内,其与围产期窒息或产伤密切相关,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早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临床疑有颅内出血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分析颅内出血的超声表现,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6月—2016年9月临床怀疑有颅内出血的100例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其中男56例,女44例;早产儿75例[28~36周],足月儿25例;低体质量儿67例(1.5~2.5kg),极低体质量儿2例(1.4~1.41kg),体质量在2.5~3.8kg者34例;顺产60例,剖宫产40例;脐带绕颈9例,胎膜早破18例,前置胎盘2例,羊水过少6例,羊水污染3例,胎儿宫内窘迫1例;母患有子痫前期6例、糖尿病2例。所有经颅脑超声检查的新生儿,均采用脑部CT检查进行证实。

1.2检查方法

超声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浦iu22s5-1探头。受检患儿取平卧位,在安静或熟睡的状态下经前囟及侧囟进行检查,特殊病例径后囟补充检查。

1.3颅内出血分型、分级

分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硬脑膜下出血(SD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脑内出血(ICEH)。脑室内出血分级:按照Papile分级法[1]将脑室内出血分成4级:Ⅰ级:单或双侧室管膜下出血;Ⅱ级: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脑室不扩张;Ⅲ级:脑室内有出血伴脑室扩张;Ⅳ级: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张,伴脑室周围白质髓静脉的出血性梗死

2结果

本组100例临床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中CT检出I级脑出血12例、Ⅱ级脑出血15例、Ⅲ级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脑膜下出血2例、小脑出血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经颅脑超声检出阳性患儿中脑室内出血Ⅰ级29例、Ⅱ级15例、Ⅲ级4例、蛛网膜下出血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脉络丛小囊肿4例。与CT结果对比,漏诊9例,包括硬脑膜下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

3讨论

妊娠胎龄越小者,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发生率高[2]。如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膜早破、先兆子痫、新生儿Apger评分低者PVH-IVH明显增加[2]。室管膜下出血多以早产儿为主,尤其是孕期不足32周,体质量不足1500g的早产儿。如果Ⅰ、Ⅱ级脑室内出血如不及时治疗,随病程的进展将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Ⅰ、Ⅱ级脑室内出血的患儿其意识状态可完全正常,并不伴有其他症状或症状极其轻微,临床容易忽视。因此,早期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极为关键。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的可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囊腔改变等,超声对于脑积水、室管膜下出血后的囊腔形成敏感性极高,最小可探查到直径约2mm的囊腔,本组病例中有14例患儿超声提示室管膜下出血(部分已吸收期改变),但CT检查结果阴性。超声对极低浓度的血红蛋白具有高度敏感性,超声诊断残余出血时间可推迟至生后3个月或更久,可见超声对Ⅰ、Ⅱ级脑室内出血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也是随访颅内出血转归的最好手段。在超声检查颅内出血的同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资料对大脑动脉血流情况加以观察,如发现脑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则提示缺氧后脑充血,是足月儿HIE的早期表现,应严密观察并建议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HIE。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最具特征性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PVL),是最严重的白质损伤的最后结局[1]。脑室内出血好发于早产儿,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双侧侧脑室前角、后角附近的脑白质、侧脑室外侧及背侧白质,观察有无明显的回声增高区、细小低回声及无回声区,并观察前后检查有无变化。

参考文献

周丛乐.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

[1]夏焙.实用胎儿与小儿超声影像[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3:1.

[3]潘青,壬妙蝶,李宏,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超声与脑电图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