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医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姑再努尔·莫名1阿米娜·买买提吐尔逊2

(1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新疆喀什844000)

(2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将中医药应用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那么应用中医药治疗要对症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结果:将中医药应用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结论: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存在的问题情况,对于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内科疾病的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消化内科疾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116-02

从古至今,对中医学急诊方面的许多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业界人士对历代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他们对中医药急诊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1.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急症中医药的研究

对于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急症中医药的研究,通常是从应用单一治疗措施开始研究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逐渐向中医药辨证系列方药发展,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影响下,对研究的急症主要是按照病种、病机、病情进行分类与配套研究的[1]。中医药治疗急症方面显示出了较多的优势,在治疗急性胃脘痛、腹痛等疾病方面,也进行了辨证治疗。但是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急症方面,由于受到都中因素的限制,所能应用的治疗途径与方法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在治疗过程中中医理法特色与药治专长很难发挥出来。从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发现,对于中医中药的应用必须紧跟时代进行改革,主要是从给药途径方面进行变革,不断设计变换急救有效方药的剂型,而要实现这些变革主要是依据下列的技术要点:要应用具有特色的中医处方,具有特色的中医处方指的是具有中医理论、经验提供的、保持传统的理法方药特色的中医处方;不断总结那些经过临床实践确定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建立完善的疗效评价机制,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评价;根据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方式,在必要时候应用现代的诊疗技术与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评价系统机制;经过相关的方法取得实验结果数据可靠的报告,分步稳妥地建立既符合传统中医证治规律,又同时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价体系系统。

2.消化内科的中医药临床应用

2.1肠易激综合征

目前此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病理主要是由情志失调而造成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从而造成肠道气机不畅;或是由于中寒时间长,患者的脾阳虚弱损和肾阳,导致运化失常而造成泄泻情况,此外,饮食,劳倦和寒温失常会对人体的脏腑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此病发生[2],在中医学中可以分为如下类型:肝郁脾虚型:治疗应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疗主要应用乌梅丸加减;脾胃虚弱型:主要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治疗主要应用四神丸加减;阴虚肠燥型:主要应用增液汤合五仁丸加减;肠道瘀滞型:治疗主要应用少腹逐瘀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2.2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

半夏泻心汤是三焦枢机之剂中的主要治疗方药,这种方药中包括了三组共七味药物。方药中的姜、夏辛具有开温散的作用;芩、连具有苦寒清热的功效;参、草、枣甘补调中,方药能够起到调和中焦脾胃升降的效果。其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是调和肠胃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这种药方配伍精当,效专力宏,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证加减,主要治疗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具有抗消化道粘膜炎症、抗消化性溃疡、调节胃肠动力等作用。在临床中国通常用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在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的方药[3]。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多数患者为寒热错杂者,虽药味简单,但效宏。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加以重视。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详细了解寒热虚实四点。(1)虚:脾气虚,胃阳弱,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便溏、泄泻。(2)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脘痞满、腹胀等临床症状。(3)寒:胃阳缺乏见恶食生冷、脘腹痛冷痛。(4)热:脾胃运纳正常,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等。

2.3脂肪肝

我国脂肪肝患者的数量在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了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清痰利湿法: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酒精性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中,应用茵陈蒿汤、二陈汤配合虎杖、蒲公英等治疗。(2)疏肝理气法:这种治疗措施通常是应用在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中,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联合应用郁金、青皮等治疗。(3)补气健脾法:这种治疗方法一般应用在治疗肥胖性脂肪肝中,方用香砂六君汤化裁联合苍术、葛根等中药治疗。(4)养阴柔肝法: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方用一贯煎化裁联合首乌、大白芍等药物治疗。(5)养血活血法:这种治疗方法多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方用归脾汤化裁配合枸杞、三七等药物治疗。(6)温阳益肾法:这种治疗措施一般是用在年龄大及病久体虚的脂肪肝患者,方用金匮肾气丸化裁配合仙灵脾、仙茅等药物治疗。(7)化瘀通络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用在各种证型中显现有“瘀浊”体征的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中,方用复元活血汤化裁配合三七、姜黄等药物治疗。

3.中医药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将中医治疗方法应用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过程中,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并且经过了诸多的临床实践研究,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效果要优于西医治疗,这一结果就揭示了消化内科领域在中医药研究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整体系统成果还没有显著的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业界人士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由此,在中医药临床治疗实践及研究过程中,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保留中医学历来自身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发展弘扬我国的传统医学。

【参考文献】

[1]孙朝润.中医学对“毒”的认识[J];中医研究;2014年09期.

[2]苏德庆,温尊北,张坤强.白秦汤加减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07期.

[3]李峰.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