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王丽

王丽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404502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增加,致使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效果,并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育调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25-01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一、学校要真正重视“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育工作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者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的发展时期。今天的心理健康已经占到了生理健康的三分之二,简言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直到现在,仍然还有一些学校并未对其重视。宽敞而温馨的心里教室只是一种摆设装饰,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各项检查与评估,平时根本就是无人问津;心理教师页并未进行心理教育,而是从事一些与之不相关的工作。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更本就没有心里教室和心理教师。不是现在的留守学生不愿意找老师求助,也不是心理老师不愿意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多是出于一些无奈的原因。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办学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的全面展开。现在心理健康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老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多样化

(一)政府应采取宏观政策,从多方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采取城市带动农村,大力扶持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在较为落后的地方建厂,增加农村神域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响应国家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富强,国家富裕。

2、从根本上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城乡二元分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将城市儿童和农村农村儿童割裂开来,然城乡儿童在不同制度构架中获得不均等的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委《敢于进一步作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指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物攻的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败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3、大力宣传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派遣专业人士定期去农村做以“接受高等教育与未来发展”以及“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为主题的演讲,并让心理师对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水平,提供给孩子一个身体,心里健康的环境成长。

(二)学校开展各项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式活动课,每学期安排一定的学时,正真确立心理健康的主阵地。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

2、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心理辅导老师,通过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等形式,为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解除心理障碍,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留守儿童”及时转介到专门的心里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有计划地推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和心理测试制度,同事把对留守儿童的个别辅导、咨询、训练进行记录存档。

3、学科教学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领域,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变革的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应用价值。学科渗透与融合的主要策略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外部渗透和内部渗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此,学校应注重心里将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之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三、区域协同,心理教师共同成长

目前学校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现在所做的改善更多的是学校物理环境的改善,而学校的心理环境,如: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是令人担忧的。校园人格、校园暴力、心理虐待、师生代沟等问题时时困扰着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尽管与物理环境相比,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乃至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的影响力。学校应以心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校风、班风的建设,注重挖掘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心理环境因素,激发师生高度学习、工作热情,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秀玲.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学之友,2010.

[2]周勇.关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J].教书育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