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王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王玉

王玉

河北省定州市北门小学

摘要: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需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二)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强烈的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另外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兴趣和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结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三、教学实际中所做的尝试: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自踏上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任教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尤其是培养了动脑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生活中选材,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小数的意义时,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生疏,课前如果不做充分的准备,这节课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在学这课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超市,购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如:一块毛巾3.8元,一支钢笔5.3元,鸡蛋每千克8.6元……有了这样的生活经验之后,再学习小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只有产生学习兴趣,才有卓越的智力,也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让教师授课的方式变得新颖有趣。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当被观察的圆柱体清晰地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同学们不但能清楚地看到被观察的圆柱体,还能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圆柱体的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体的高,这样圆柱体的侧面积就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乘圆柱体的高。一方面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更富有情趣,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减轻作业负担,让学生玩得痛快。为了不让学生整日在作业堆里疲于奔命,浪费体力,影响身心健康,我们把作业量限定在适当的范围内。这样学生不会因为作业过多而丧失学习兴趣。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布置作业尽量做到“少、精、活”,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