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划分析

邓庭进

广州市白云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摘要:地表水水环境监测是一个流域或一个行政区域内整体水资源的管理方面必不可少的项目,在监测过程中通过对地表水中水环境的污染物及造成其污染的因素进行定期监测,根据观测数据来评价各种污染物所产生的原因及其各自污染途径,对整体水污染的问题进行一个总体评估,也为这个流域或地区防治地表水污染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处理规划

引言

水体黑臭是水体有机体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水体呈现厌氧状态,腐败菌滋生,水体理化性质表现为强还原性,不适合水生生物生存,水生植被退化甚至灭绝,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只有少量耐污种存在。食物链断裂。食物网支离破碎,生态系统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的等级

(1)项目各种污水的排放量,(2)地表水水质的复杂程度,(3)收纳污染水域的水域规模及对这部分水域中水质的相关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主要是建立在各种污水的排放量、构成污水的水质情况、收纳污水的水域情况及其当地水质要求,当地地面水环境监测评价与当地环境的实际调查、分析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总结相关结论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和规范。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处理措施

2.1科学合理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分析结果

现今监测技术越来越先进,可准确将数据进行监测出来,将这些监测因子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综合分析的结果整理成报告,方便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2.2严格控制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

(1)在进行地表水样品的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样品中除了要监测物品外,还有其他一些杂质成分,极有可能影响监测结果,针对这些杂质成分要提前进行处理并将这些杂质进行去除,使样品检测范围在仪器可检测范围内。(2)对需进行监测的仪器进行校对,并对仪器进行检测,保证它其处在最适合的工作状态。(3)对实验中需应用的试剂进行选择,选择试剂要符合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分析等级的条件为前提,选择最优、分析结果最好、化学反应最明显的先后顺序进行选择。(4)做好实际考察的收集工作、道路运输工作和后期保存的工作。实地考察收集到的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并收集数量应满足分析需要。样本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样本在进行分析前完好。(5)制定监测方案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范围采样,并根据监测基本理论、样品监测基本浓度及各种水质样本的特性为基础,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根据相关结论,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过程全反面的控制质量问题。

2.3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精准度

由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需要有关部门的监测人员数量增多、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要有所提高。加强信息监测设备的投入,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设备,建设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准则,为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精准度。

2.4地表水环境质量处理措施的原则

(1)使环境与经济效益相协调并可持续发展;(2)要将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在保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积极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大力倡导将污染扼杀在源头,也大力发展清洁技术和对产生的废物的综合利用,争取变废物为宝的原则,节约经济效益;(4)要将污染和防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行环境综合整治的战略方针;(5)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制定出可实际操作的方案。

三、黑臭河道存在的问题

(1)下河污水量大,污染负荷大,超过健康水生态的自净能力。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与好氧失衡,使水体转化为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生成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及铁硫化物、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使水体和底泥变黑、变臭,底泥上泛、黒苔爆发。

(2)黑臭河道的水生态系统被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丧失,即使减小下河污水量,由于大气干湿沉降、地表径流、落叶、黑臭底泥等腐败分解释放的N、P等营养元素不能被消纳,极易导致蓝绿藻爆发,藻类大量死亡,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能改变水体和底泥发黑发臭的状态。

四、黑臭河道的治理思路

大多数黑臭河道污染负荷过大,需要控制下河的污染负荷。对直排入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污,削减外源污染负荷、首先选择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导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若污水不能纳入管网或纳入管网前可以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排入河道。

河道周边的面源污染多时,地表径流很容易将大量污染物(SS、TN、TP等)引入河道,因此通过河道生态边坡改造,实现对地表径流面源污染的截污,保证河道行洪功能的同时打造美丽景观的河道边坡景观。

内源污染主要是黑臭底泥,采用底质改良技术对黑臭底泥进行分解、改良,控制内源污染,为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良好的本底条件。

当下河污染量波动较大时,容易出现污染负荷高于系统净化能力的情况,因此采用生物强化处理提高系统的净化能力,主要采用高效生态浮岛工艺技术。

从微生物系统、沉水植被群落系统、挺水浮叶植被群落系统、水生动物系统四个方面复建健康、平衡、稳定的可持续水生态系统,完善物质流链条,恢复水体自净能力,长久保持河道不黑不臭、水质良好。

五、案例分析——北京丰台马草河黑臭河道治理项目

马草河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全长12.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丰台区南部极为重要的行洪河道。项目区河段长1km,每日有1万方的市政尾水排入河道,且受到沿河城区污水直排入河,下河污染量大,造成河水恶臭,蚊蝇滋生,水生态系统崩溃,水质为超五类水体,严重影响沿河环境。

治理工艺:底质改良技术+高效生态浮岛+水域生态系统构建+筑坝缓流。

示范段经过两个月的治理,效果显著。不仅黑臭和黒苔消除,水质清澈见底,而且水草恢复,鱼类重现,显示出河道治理技术强大的去污能力,为治理黑臭河道提供新技术。

结束语

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虽在总体取得一些进展,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要求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高自身的监测技术水平,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仪器,不断发展和完善监测体系,才能使水环境监测工作真正做到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王超.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评价与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郭炳南.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处理规划[J].科协论坛(下半月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