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铁路养护维修提高线路养护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探讨铁路养护维修提高线路养护水平

马荣业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青海省817000

摘要: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运输生产的基本任务。因此,做好铁路养护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做好养护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本文就铁路养护维修管理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铁路养护;养护维修;线路养护

一、线路养护维修管理现状综述

1.1线路养护维修技术、养护工具落后

我国铁路运输环境复杂,多种铁路线路并存,且维修作业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线路养护维修作业种类繁多,在安排执行时受制于各种因素较多。而线路设备在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运营环境、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状态逐渐劣化,导致可靠性不断下降,“维修”概率明显升高。随着铁路全面提速和高速铁路大规模建成运营,尤其时是各局“天窗修”的严格执行,很多线路维修的方式和技巧明显的落后,即将面临被淘汰的困境。由于运输任务繁重、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以及维修思路落后的现实问题,导致很多技术无法达到预期水平。铁路养护维修活动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很多故障造成的损失则大大超过维修费用的投入。铁路维修受天窗、气候、温度、列车动荷载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铁路维护维修工作举步艰难,线路问题突显严重,如路基、道床周期投入降低,基础失效显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也时常超期服役,导致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发生微妙变化。加之,多年来工务维修工具研发投入不足,依然略显笨重,更增加了线路日常精确、高标准养护的难度。为确保运输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工务必须从强化设备检查入手,做出精准评判,从方案制定入手做出科学有效,从合理安排养护维修入手做到及时、高效。

1.2铁路养护维修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铁路线路的养护维修工作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不断发展,当前主要推行的是根据不同轨道结构和通过总重划分的综合维修、状态修与重点项目修相结合的方式。我国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定期对线路设备(尤其是轨道设备动态状况)进行检测和监控。这种检测方式与侧重点正逐步将综合性、周期性维修向“状态维修”的阶段推进。但是由于我国铁路线路设备的养护维修作业量大,覆盖范围广,执行周期也相对较长,而线路维修的管理制度不能够有效的落实,导致铁路养护维修技术和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当前我国铁路管理属于国有化,实施一体化的管理,受综指令性成本支出、以及国有化向企业化转型的困难时期;而此种强制性环比投入没有切实从根本上解决提高或延长设备使用,有效完成线路维修的工作,反而导向为治标,不治本,易导致周期性保障依靠突击性投入来弥补。

二、对造成铁路线路病害的因素进行简要概述

2.1容易引起铁路荷载病害问题的因素

因为铁路荷载的主要来源就是行驶列车以及列车上所运输的货物。铁路的荷载越大,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所承受的离心力、横向摇摆力以及道床附加侧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由此也会导致铁路线路出现变形的情况,而铁路线路的各项设备出现病害的几率也会因此增加。

2.2钢轨及联结零件病害的原因

①是由于轧钢的质量不好致使钢轨从出厂开始就具有核伤。②对钢轨接头的养护不良使得对列车车轮的冲击加剧。当列车行驶到钢轨的接头处时,因为钢轨的接头形成了折角,会使列车在从这条钢轨行至另一条钢轨上时出现“悬空跳”的情况,从而发生冲击。这个冲击力不但会使钢轨的端部以及夹板挠曲,同时也会造成钢轨顶面以及夹板的连接部件出现磨耗。如出现低接头、接头松软或者是轨缝过大的现象,那么在过车的时候,车轮对接头的冲击就会越严重。这不但会导致钢轨、夹板以及两者零配件的损毁严重,甚至也会导致钢轨夹板断裂。③在车轮冲击力作用下,钢轨的端部顶面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塑性变形。又因为淬火与未淬火部分的硬度不同,所以会形成马鞍型的磨耗。④捣固不良和线路爬行。列车在通过捣固不良的线路时,线路上的钢轨会因为上下反复挠曲而使钢轨的内部组织受到破坏。比如遇到钢轨颗粒间带有微小空隙的时候,就会使空隙迅速扩大,从而形成内部斑痕,以致折断。另外线路爬行也会造成低接头、拉大轨缝或者是在接头附近发生小坑、三角坑。这些现象不断会增大车轮对钢轨的冲击同时也会增大接头处的上下曲折,这样就更出现造成钢轨、夹板及连接零件的磨损或折断的情况。

三、铁路养护维修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3.1保证铁路线路不同的连接部件要很好地连接在一起

目前,大部分的轨道线路都是在春季和秋季实施维修和养护的,在具体进行维修和养护时,有关的负责部门要做好对自己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连接构件的复紧操作,通常情况下,一年要进行两次,保证全部的构件都可以实现有关扭力矩的标准,以便能够对铁路轨道进行锁定,进而能够很好地防止铁路轨道在夏季由于热涨的原因而导致绝缘顶破坏的现象,或者是发生胀轨跑道的状况,另外,对冬天由于温度太低形成的冷缩导致铁路钢轨缝隙太大,因而使得轨道接头的螺栓被扯断又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2保证铁路线路几何尺寸的修正

当铁路线路发生变形时,就会和列车的运输量之间互相产生不利的影响。列车运行时的反复多次振动会对轨道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轨道的变形也会加大列车行驶时的振动,进而加重对线路的磨损和破坏,尤其是相对于一些运输量较大的铁路轨道,这种互相之间的不利影响更加显著,线路不仅承受更大的负荷,而且列车运行的次数也更加频繁,就增加了铁路轨道变形的几率。所以,铁路线路运输企业要组织维护人员定期对线路轨道的几何尺寸实施修正,以便能够极大降低列车行驶对轨道线路的磨损。

3.3定期整理维修轨道道床,保证其清洁、均匀和具有很好的弹性

当前,大多数铁路轨道主要运输煤炭、水泥、石油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在实际的运输中,不可避免地会把部分残渣以及捣鼓的灰尘掉入轨道道床中,部分物质如果碰到水,将会产生一定凝结,进而造成轨道道床板变得更加坚硬,非常不利于轨道线路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轨道钢轨的接头部分,这种影响最为明显,同时也最为严重。所以,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养护工作人员做好轨道的清洁工作,同时还要保证轨道道床的及时维修,以便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铁路轨道路基发生下沉的地段,容易发生石渣严重缺少的病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维修人员及时地、迅速地将石渣补充完全,以便进一步保证轨道道床的密实性和饱满性,进而能够减小轨道线路的横向移动,或者是降低轨道出现爬行病害的概率。

3.4保证铁路轨枕具有优良的支撑能力

当铁路轨枕出现严重破坏的时候,就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以使得轨枕具有良好的支撑范围。同时,还要在轨道线路上增加设置轨下垫层,以便可以很好地降低列车运行时对轨道轨枕的破损。加设轨下垫层,不仅可以使其具备较好的弹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起到较好的绝缘效应。

3.5强化铁路钢轨探伤的力度

有关部门可以组织维修养护人员展开铁路钢轨的探伤工作,对钢轨的受破坏情况作出具体的检测,避免在维修养护时出现漏检的现象。同时,要强化对铁路线路进行手工检查的力度,以便可以及时了解铁路钢轨的运行情况和受损状况,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维修策略,保证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越来越广泛,做好铁路的养护维修,不仅能够提高线路强度与稳定性,而且可以对行车条件给予优化,对促进我国的铁路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固.探讨铁路养护维修提高线路养护水平[J].科技风,2014(16).

[2]李贞伟.浅谈我国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14-15.

[3]张开军,朱艳军.浅谈工程机械维修与养护[J].中国科技财富,2012(2).

[4]陈晋华.煤矿工业铁路线路养护和维修[J].煤炭工程,2004,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