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年、月、日

李红华祝艳杰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学校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宝山农场学校副校长

课标要求及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三)常见的量中提出:“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5.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它有两项内容。

第一维度目标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的学习水平是理解,了解的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年、月、日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维度目标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是掌握。学习内容是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长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优势: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日、节日、开学日期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经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印象,某些特殊的日子更是在孩子的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三年级上册学生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的基础知识。

劣势: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但是对平年闰年比较陌生。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知道“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认识年月日”。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课标要求“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学生对平年闰年、大月小月比较陌生,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猜谜语的方法,学生了解年、月、日。

2.通过一张日历表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通过单双书法、全头发、歌谣,学生掌握大月、小月都有哪些月份。探索平年、闰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活动一、游戏导入,引出问题。(预设时间5分钟)

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同学们来一起猜一猜是什么吧?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引出“年、月、日”揭示课题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课前练习的时、分、秒都是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是计量较短的时间单位,而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的年、月、日是计量较长的时间单位。

【点评:教师采用谜语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猜对了谜语,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使学生怀着一份喜悦的心情走进新知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自主探索,求异创新(15分)

1、探索2016年日历

师:同学们,今年是2016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张2016年的日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2、动手填表,总结规律(2011、2012年)

小组合作填表,并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完成表格下面的内容。

3、发现规律

找小组代表到前面,投影展示汇报成果。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这些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这些月份是小月。)

边巩固复述,边板书上述内容

4、记忆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下面,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什么好的方法?

5质疑:二月份的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

(课件出示年份从2000年---2015年二月分的日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平年、闰年。)

【点评:教师通过一张日历表,让学生对日历中的月份有直观的了解,学生不难发现每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下去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不同日期的月份做总结。为后面书上的2011、2012年做铺垫。小组合作共同填写表格,通过讨论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贯彻主体与活动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发现并充分肯定小朋友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从而得出不同的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突破本课难点。】

活动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预设时间15分钟)

1、一年有()个月,31天的月份有(),30天的月份有(),平年的二月有()天,闰年的二月有()天

2.2004年的二月份有()天,全年共有()天,是()

3.刘波是1986年7月12日出生的,到2005年生日时,他满()周岁。

4.小青的生日在第三季度里的小月,而且是这个月的倒数第八天,小青的生日是()月()日:小平的生日比小青的生日早10天,小平的生日是()月()日。

2、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把它们分别填在指定的横18641900220020082000198820101993

平年闰年

3、判断。对的打“√”、错的“×”。16%

1、每4年中必有一年是闰年。()

2、2、4、6、8、10、12月有30天。()

3、一年有365天。()

4、2000年是闰年。()

5、七月有31天,八月肯定只有30天。()

6、小华的生日是2007年2月29日。()

【点评:通过三组练习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练习,并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活动四、梳理课堂、归纳总结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总体点评:

首先从整体看,李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李老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一)导入部分以谜语引出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本节课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三次活动,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在活动中自我成长。最大的亮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经历过程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活动贯穿始终。通过小测试既检验了本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又凸显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相当合理。

这节课李老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与学的策略,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