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检查及其法医学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检查及其法医学意义

陈敏,梁金龙

广东公量司法鉴定中心,广东中山528403

摘要: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包括:肌电图(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P)检查、低频电诊断等,低频电诊断有:直流-感应电诊断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等;可以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电生理检查,掌握周围神经损伤程度以及再生情况,评估愈后的临床表现是否具有损伤基础,符合愈后转归,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鉴定时机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电生理检查

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电生理检查在评价神经损伤程度以及再生情况具有很重要的法医学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包括:肌电图(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P)检查、低频电诊断等,低频电诊断有:直流-感应电诊断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等[1]。

1.神经电生理检查

1.1肌电图(EMG)

肌电图是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电位变化的一种电生理检查。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恢复状况。

1.1.1针电极肌电图(NEMG)

针电极肌电图(NEMG)是将电芯同轴针电极直接插入肌肉内,对肌肉电位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异常肌电图波形为[2]:1)针插入时电位异常,波形表现为延长或消失;2)肌肉放松时,出现自发电活动,常见的异常电位有:纤颤电位、正尖波、束颤电位等;纤颤电位为个别肌纤维自发地独立、不规则收缩而产生的动作电位,其特点为:始为正相,宽度小于2ms,幅度小于100uV,频率1-20Hz.多出现在肌肉失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对乙酰胆碱或机械刺激敏感,在肌肉疾病时也可出现;正尖波表现为一个正相电位,特征为宽度大于10ms,幅度大于100-200uV,神经损伤初期纤颤电位增多,后期正尖波增多;束颤电位表示运动单位兴奋性增高,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受压的重要特征;3)肌肉收缩时,肌电图表现为:运动电位数量减少;电位幅度改变;单个MUAP相数增多;病理性干扰项以及新生电位等;周围神经疾病早期、神经再生早期以及肌病等肌病,电位幅度普遍降低;肌肉疲劳,N-M接头阻滞(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类疾病,电位幅度逐渐降低;前角细胞类疾病,电位幅度普遍增高。

在法医学鉴定中,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定性指标为纤颤电位与正相电位,电位数量的多少多与损伤程度与病程相关。还可以依据周围神经支配区域的异常肌电位的分布特点,对神经损伤的范围与平面进行明确。

1.1.2单纤维肌电图(SFEMG)

20世纪60年代Stalberg和Ekstedt首先建立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技术,这一技术是通过记录面积小的特殊针电极,选择性地记录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SFEMG检测中最有价值的参数是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Jitter客观地反映单个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安全阈;FD反映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密度。临床上,SFEMG可用于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ALS的鉴别诊断以及肌病的辅助诊断。

1.1.3巨型肌电图(MEMG)

巨型肌电图(MEMG)是在单纤维肌电图(SFEMG)的基础上,对电极装置进行改革而建立的一项检查技术。与NEMG不同,MEMG能够记录大部分运动单位所有肌纤维的电活动。目前,主要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废用性肌肉萎缩。

1.1.4表面肌电图(SEMG)

表面肌电图是将电极置于皮肤表面,用于测试较大范围内的肌电信号,并很好地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不需刺入皮肤,具有安全、简便、无创、无痛优点,不仅可以在静止状态下观察肌肉活动,而且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既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用的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医学方面,表面肌电图可用于观察不同肌肉收缩时的生理变化、间接评定肌力、客观的评定肌肉的疲劳程度;在法医学方面用于评定如肌力、肌张力、平衡、步态等,佐证临床检查结果。

1.2神经传导速度(NCV)

神经传导速度(NCV)包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是通过评估运动神经轴索、神经和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的功能状态,为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提供准确的信息。感觉神经传导是研究后跟神经节和其后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检查方法为刺激神经干一端,在另一端记录感觉神经电位(SNAP),通常用环状电极来测定。常见的异常神经传导类型为:轴索损害、髓鞘脱失以及传导阻滞。神经传导功能测试为非损伤性检查,可动态反映病变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因而,反复测试观察周围神经病的转归,某些疾病如Bell’s麻痹,尚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1.3诱发电位检查(EP)

诱发电位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内在或外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常用的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SLSEP对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变、脑干、丘脑和大脑半球病变、中枢脱髓鞘病(MS)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对昏迷预后及脑死亡有协助诊断。脑干内肿瘤BAEP的异常率可达90%,特别是听神经瘤BAEP是最重要的辅助诊断;颅脑外伤及脑干血管病BAEP的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推断。MEP可应用于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束损害程度。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颅脑损伤致视神经损伤的判断也很有意义,可协助诊断是否具备视神经病损对视力影响程度。

1.4低频电诊断

用低频电流刺激神经肌肉组织,根据肌肉对电流的反应特点来判断神经或肌肉的功能状态,以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低频电诊断。分为直流-感应电诊断与强度-时间曲线检查。使用直流电和感应电刺激神经和肌肉,根据肌肉反应量和质以判定神经肌肉功能为直流-感应电诊断。直流-感应电检查对周围神经损伤部位及程度的判断,对其恢复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及预后的评估。以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组织,求取引起阈反应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将对应的强度和时间标记在直角坐标纸上,并将各点连成曲线,即为强度-时间曲线。强度-时间曲线观察的指标有:弯折、时值、最短反应时。

1.2特殊检查

特殊检查包括F波、H反射(又叫迟发反应,lateresponse)、瞬目反射(blinkreflex)等,主要研究的是近端神经节段,它们对于了解周围神经近端神经的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价值。

2.小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以及内脏神经三个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递感觉与运动信息[3]。在法医学鉴定中,常用针电极肌电图(NEMG)、表面肌电图(SEMG)、神经传导速度(NCV)、诱发电位检查(EP)作为参考指标,以确认损伤部位、损伤程度,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电生理检查,掌握周围神经再生情况,评估愈后的临床表现是否具有损伤基础,符合愈后转归,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鉴定时机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南平,王自力,周立明,等.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探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25(4):647-649.

[2]张馨元,刘技辉,崔勇,等.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检测及其法医学意义[J].法医学杂志,2008,24(4):280-283.

[3]郭静松.浅析肌电图检查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J].医学与法学,2014,6(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