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式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应对方式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贾璐李秋怡周锦

贾璐李秋怡周锦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400700)

【摘要】目的:考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WSPH)与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青少年心理求助问卷》、《家庭功能评定》、《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家庭功能与WSPH(r=0.75,P<0.01)、求助(r=0.66,P<0.01)、解决问题(r=0.68,P<0.01)正相关,与退避(r=-0.66,P<0.01)负相关;自责(r=0.32,P<0.01)、求助(r=0.92,P<0.01)、解决问题(r=0.87,P<0.01)和WSPH正相关,退避(r=-0.91,P<0.01)和WSPH负相关;家庭功能可正向通过应对方式求助(0.20,95%CI[0.08,0.33])、解决问题(0.16,95%CI[0.10,0.24])及负向通过退避(0.24,95%CI[0.14,0.35])间接影响WSPH。结论:求助、解决问题、退避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专业心理求助;青少年;抑郁症;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349-02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类型。例如表现为厌学、迷恋网络、对抗权威等。曾有学者认为抑郁是其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表现,视为“青春期骚动”。但是随着人们对青少年抑郁症研究的深入,冯正直等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2.3%。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抑郁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1,2]。

心理求助是指客观上存在心理困扰者以解决问题或解除痛苦为目的向个人之外的力量寻求帮助的过程。然而,国内外研究均发现,青少年存在大量心理服务需求,但寻求专业心理援助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不足[3,4]。

家庭功能是衡量一个家庭整体的运作状况,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而家庭功能不良不仅对青少年学习不良、网络行为、犯罪行为等外显问题均有重要影响,而且与青少年抑郁内隐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5,6,7]。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对压力情景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通常可划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研究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可以缓冲个体因压力情境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可能增加其情绪障碍的可能性[8,9]。

已有研究证实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的态度与应对密切相关。杨颖等的研究显示应对效能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对效能越高,心理求助的态度越积极[10]。另外的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抑郁症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关,两者间存在互相影响。本研究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拟将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专业心理求助意愿(WilltoSeekingPsychologicalHelp,WSPH)同时引入研究,试图考察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重庆市某三所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心理卫生中心(科)门诊按照下述入组和排除标准招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1)首次到心理卫生中心(科)等专业机构就诊。(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经2名精神科主治医生评估诊断为抑郁症。(3)患者能够配合完成调查。(4)患者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严重抑郁症难以配合调查者;严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本研究共招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4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15.40±1.52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自行设计的《青少年心理求助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和专业心理求助的意愿。采取10级评分的方法评估患者专业心理求助意愿(WSPL)。调查时询问患者“请回忆:当出现心理问题时,请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你求助专业心理帮助的意愿程度,并在相应的数字下打“√”。(其中10表示极其愿意求助专业心理帮助,0表示极其不愿意求助专业心理帮助,从10到0随着数字的减小,求助专业心理帮助的意愿程度逐渐降低)”。

1.2.1.2家庭功能评定(FAD):用以收集整个家庭系统的各个方面的资料,简单有效地找到家庭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共60个条目,涉及问题解决、沟通、行为控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以总的功能来反映家庭功能。

1.2.1.3应对方式问卷考察被试面对应激环境时的应对方式,包括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应付因子。

1.2.2测评方法测评由经过统一培训和一致性检验的调查员按照标准指导语在单独、安静的环境下实施,实施前向被试者说明研究目的,征得被试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

2.结果

2.1青少年抑郁患者家庭功能、应对方式、专业心理求助意愿的相关分析

共84人(男=44:女=40),平均年龄15.40±1.52岁。各变量描述统计及零阶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

由表1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家庭功能与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求助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退避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说明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功能越完善,同时其专业心理求助的意愿也就越强。

2.2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求助意愿之间的作用模型

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在SPSS22.0中使用PROCESS插件,采取Sobel法,以总的功能作为自变量,求助意愿作为因变量,并同时以自责、求助、退避作为中介变量,通过使用样本量为5000的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及变量后,得到最终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区间估计及点估计值见表2。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功既能够能直接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中介效应显著。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家庭功能既能够直接预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也能够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患者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应对方式中的求助、解决问题、退避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与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一方面,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能为个体提供物质保障和情感支持,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大量研究显示家庭功能影响应对方式,中学生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中学生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越好,在面对应激事件时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中学生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越差,越倾向于使用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退避等。而采用求助、解决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往往会提高个体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从而帮助个体做出寻求帮助的决定。

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表明,相较于正常青少年,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其家庭功能皆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多采取不成熟的、消极的防御和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的偏好会进一步导致青少年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意愿降低,延误就诊。因此,可从家庭干预的角度,通过卫生宣教、家庭治疗等多种方式,指导和促进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接纳的家庭氛围,引导青少年面临压力时较多采取求助、解决问题等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退避等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青少年发生在情绪障碍时求助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意愿,使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能够在专业机构得到及时的诊治。

【参考文献】

[1]田琪,杭州市青少年自杀问题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

[2]ANishida,Riskforsuicidalproblemsinpoor-help-seekingadolescentswithpsychotic-likeexperiences:Findingsfromacross-sectionalsurveyof16,131adolescents[J].SchizophreniaResearch,2014,159(23).

[3]Brownetal.seekinginformalandformalhelpformentalhealthproblemsinthecommunity:asecondaryanalysisfromapsychiatricmorbiditysurveyinSouthLondon.BMCPsychiatry,2014(14).

[4]徐伏莲,江门市中学生抑郁症状与心理求助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

[5]茆正洪,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特点与青少年自尊抑郁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4).

[6]赵雪,安徽省长丰县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两年纵向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5).

[7]TompsonMC,Depressioninchildhoodandearlyadolescence:Parentalexpressedemotionandfamilyfunctioning[J].AnnDepressAnxie吼,2015,2(7).

[8]胡长舟,宁夏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3).

[9]袁加锦,应对方式与认知训练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易感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

[10]杨颖,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2).

[11]周肖榕,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0).

基金来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专业心理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市卫计委面上项目2015-1-JJ-A-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