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解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

张仙尧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血管通路护理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8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日期为2016年4月~2017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的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共4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SF-36(生活质量评分)、不同时间条件下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置管后第1、2、3个月,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可有效地抵抗深静脉置管感染,而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满意度

引言

维持治疗性血液透析非常关键的步骤是建立血管通路,其有利于加强透析效果和维系患者生命,一般通过动静脉内瘘。然而部分患者建立内瘘失败或者建立内瘘不成熟,自身血管条件较差,这时一般应用深静脉置管法建立血管通路。深静脉置管在临床的应用广泛,患者很容易接受,具有损伤较小、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然而,患者在深静脉置管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这本身是种侵袭性操作,包括出血及形成血栓、导管脱出、置管感染等,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才是护理工作重中之重。为了研究这一课题,本实验建立了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2016年4月~2017年3月内对49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8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标准:愿意配合治疗,依从性好;导管置留时间大于48h;具备一定的理解及阅读能力。排除标准:导管留置时间小于48h;入院时已带导管;置管前发热。按照抽样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组49例,年龄22~66(34.87±2.21)岁,女16例、男33例;导管留置时间2~259(46.21±1.07)d。对照组49例,年龄23~65(32.83±0.32)岁,女17例、男32例;导管留置时间4~253(45.62±1.35)d。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的置管方式均相同,深静脉置管的实施应用11.5cm×16.0cm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主要内容为:①血管通路小组共包括12名成员,普通成员由血液透析室护士长及科室所有组员担任,小组组长由血液透析室护理组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培训学习,监督组内成员的日常工作,监督及管理危重患者。②工作流程的制定。患者换药及上下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血液净化流程,为了在透析时防止凝血的发生,及时将透析器中气泡排出,注意在预冲阶段增加10min超滤生理盐水100ml。③开展血管通路讲座培训。使小组成员充分掌握各种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及认识操作中封管方法、置管时间等易诱发感染因素,清楚一般性概念,包括置管部位、导管构造等,加强深静脉置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组长组织感染病例研讨会,寻找诱发感染因素,将病例情况进行集中分析,使组员掌握更多实际病例的应对方法,创造多种条件帮助组员学习。④跟踪督导。组长每周跟踪检查小组工作进展,组员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经严谨分析后制定出合理的方案。

1.3评价指标

①感染:深静静置管后,第1、2及3个月时观察两组置管感染的发生情况,诊断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标准为医院的感染管理办法。②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定表(SF-36),满分100分,总计包含7个方面,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由分数的多少表示,该过程由专职人员评定。③满意度:对患者满意度的评估采用满意调查问卷,其中不满意:≤60分;一般满意:60~79分;满意:≥80分。总满意度(%)=(一般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的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用±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两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如表1所示。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1例出血,2例血栓形成,4例导管脱出;干预组的发生率为2.04%,其中1例出血,0例血栓形成,0例导管脱出。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中,常用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然而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血液透析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患者生活质量急需改善。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针对患者应用有效的综合护理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深静脉置管属于一种常见的血管通路,并在血液透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虽然深静脉置管的相关操作是由医生来完成的,但在进行维护导管以及其他相关问题时是由相关医护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医护人员的操作对深静脉置管的感染与否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医护人员在相应知识方面有待提高,从以前的常规护理中在护理质量及服务中均出现过很多问题,在处理感染问题时使用维生素往往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而且很难被患者接受,与此同时,大量的维生素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及真菌的感染率。所以,为了在临床护理中有效预防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通过成立血管通路小组使护理质量全面加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及风险意识,积极地推动改进后续流程及找出护理服务问题。另外,小组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对降低深静脉置管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帮助护理人员不断练习掌握封管、维护等相关操作,掌握更多关于置管的护理规范、知识,规范常规护理的每个步骤,使置管成功率得到整体提高。小组积极制定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操作规程,预防的关键是在规程体现更多的无菌操,如在穿刺导管时可利用整张无菌单完全覆盖住患者的头、脚,只留穿刺位,这样有效隔离细菌,对于预防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促进了改进措施的改正,以至于经过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可有效地将其规避;对小组进行每周检查督导,不断地寻找护理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研究结果看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干预组(P<0.05);在置管第1、2、3个月,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这与相关报道一致。表明强化对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创建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可有效地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促进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而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珊,刘伦志,张明霞,等.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5):1094-1096.

[2]李学梅,于颖,高飞,等.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临床研究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94-195.

[3]覃兰宁.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8):5142-5143.

[4]吴金凤.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058-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