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士中的潜在危险和防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血站采血护士中的潜在危险和防护对策

罗朝莲

仁寿县献血办公室四川仁寿620500

【摘要】在采血站中,采血的护士工作非常危险,如果受到针刺伤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可直接产生血源性传染病。本文对血站中采血护士所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防护对策。希望可以为其他工作者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潜在危险;采血护士;防护对策

[Abstract]inthebloodstationblood,nurseworkisverydangerous,iftheneedlewillleadtoveryseriousconsequences,candirectlyproducebloodborneinfectiousdiseases.Theriskofnursesinbloodwereanalyzed,andtodevelopprotectivecountermeasures.Hopecanprovideareliablebasisforotherworkers.

Potentialdanger;bloodsamplingnurse;protectivemeasures

Itistheworkofthebloodofthenormalpopulation,butChinamorevirushepatitis,andmanypeopleareHBsAgcarriers,butinrecentyears,China'sAIDSincidenceincreasedgradually.Whentheblooddonation,blooddonorswillbeunabletoavoidhepatitisC,hepatitisBviruscarriersandotherbloodsamples.Andtherewillbebloodinfection.Nursesinprocessofbloodcollection,ifskinwoundsplacetotouchthebloodortheneedlewasstabbed,notonlynurseswillbeinfected,bloodinthecarenvironmentandairpollutionwillbepolluted,sothatblooddonorsandbloodpersonnelSecurityisanimportantcoreofbloodmanagement.

血站的工作就是对正常人群进行采血,但我国有较多的病毒肝炎者,而且很多人是HBsAg的携带者,而且近几年,我国艾滋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在进行献血的时候,无法避免献血人群中会有丙肝、乙肝以及其他病毒携带者,血液标本以及血液会导致其他人受到感染。采血护士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如果皮肤有伤口的地方碰触到血液或者被针头刺伤,不仅采血护士会受到感染,采血车内的环境和空气污染也会受到污染,所以,确保献血者和采血者人员的安全是血站管理的重要核心。

一、血站采血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危险

1.1针刺伤的危险很多种病原体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较为严重的就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病有HIV、HBV以及HCV。目前,血站在进行采血前只进行ALT或者HBsAg检查,因为这些方法检查速度快,操作便捷。针刺后所产生的血源性传染病非常危险。

1.2血液溅污的危险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留样本血等操作过程中,戴手套会影响工作效率很多采血护士在采血时不进行佩戴,在受到污染后进行消毒洗手又不及时,血清溅入到眼睛中又无法彻底清洗,导致很多采血护士受到感染,多数采血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携带病毒的血液随会着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到机体中[1],从而是机体受到感染。

1.3环境受到污染的危险由于采集血液的空间有限,采血护士要和献血者在同一个空间,而且多数的血站处于密封的状态,空气不流通,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血站的空气也会受到污染,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对采血护士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1.4采血护士的心理影响护士受到污染或者针刺伤后,心理会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有一定的精神负担,会产生悲观心理,对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担忧再次受到污染或者刺伤,进行采血时会过分紧张易导致出现工作失误发生差错,对献血者也有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二、产生危险的原因

2.1针头的处理在血站中所应用到的针头是要和血流进行直接接触的,一般采血的针头较粗,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的时候要进行ALT或者HBsAg检查,会导致受到污染的针头产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系数要超过其他途径,因此,预防针刺伤有着重要意义,要及时正确处理针头,从而降低危险系数。

2.2环境影响采血护士的情绪由于血液采集的空间有限,当献血人员过多的时候,采血的空间变得更加有限,易导致采血护士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引发了针刺伤等不良情况。

2.3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血站的工作人员较少,工作也较为繁琐,各项操作没有按照相关规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忙乱中易导致针刺伤的情况。

2.4不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因素,用过的针头不及时套上针帽或者没有套紧,热合后的针头不剪掉没有尽早的放入锐器盒中[2],都易导致针刺伤的情况发生。虽然在采血的过程中戴手套会导致工作效率,但是不带手套,不进行自我保护,血液通过受损粘膜进入到机体中引发感染的机率会更高。

三、防护危险因素的对策

3.1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防护的管理制度,让采血护士严重遵守技术操作,根据流程进行工作。

3.2提高采血护士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让每位采血护士明确制度自我保护的意义和目的,在工作减少失误,保证采血护士和献血者的人身安全。

3.3提高采血护士的专业知识,增加专业技术的培训,血站的采血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实施考核制度,定期对血站的采血护士进行理论知识方面、实际操作技能的方面、采血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相应防护对策方面的考核。

3.4提高医学感染方面的教育,提高采血人员的认知度,明白并掌握职业感染的危险性,提高采血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态度,在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采血时要戴防护眼镜[3],采血后及时洗手,有效的避免采血护士和病原体的直接接触。

3.5对血站的环境进行改善,提高采血工作的有序性。

3.6对采血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对受到感染的采血护士及时进行治疗同时调离出污染环境。为采血护士进行注射乙肝疫苗,采血护士有了抗体之后,可以有效的避免受到感染的机率,并且这也是对采血护士的一种安全保障,能减少针刺后对采血护士所造成的心理负担。

3.7受到污染后的处理方式:如果采血护士的皮肤粘膜受到损伤,要反复进行挤压,尽量的多排出血液之后用肥皂水或者清水进行冲洗。粘膜被污染后,一定要用清水,最好是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之后对伤口用消毒液擦拭或者浸泡,对伤口进行包扎,及时到医院进行病毒检测,查看是否受到感染。根据其他报道研究表明:感染与粘膜的受损程度以及污染针头的血量有一定的关系,0.005ml含有病毒的血液就会导致正常受到感染[4],如果是丙肝病毒根据目前的医学没有相应的疫苗,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要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乙肝病毒感染要立刻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如果是艾滋病病毒,采血护士要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并且接受随访观察,有助于尽早进行治疗。

3.8引进新型的采血仪器,并实施对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的相关制度。

3.9避免与消毒液、有害气体接触血站为了消灭病毒和细菌,会每天定时定期的进行消毒,自然会产生较为浓烈的消毒剂气味,采血护士要佩戴口罩,避免与紫外线、空气消毒剂以及消毒剂的接触,从而减少对采血护士的呼吸道以及皮肤造成损伤。

4.0采血护士受到针刺后及时向上级进行报告和反馈,有助于对针刺受伤者和所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尽早的进行防治对策。

四、总结

近几年,由于环境因素、工作的压力以及生活习惯的不规律,导致我国血液性的传染病越来也多,约有12%的人群是乙肝表面抗体的携带者,在献血者当中自然也会存在丙肝、乙肝以及其他病毒携带者,如果接触到他们的血液或者是血液标本都会有受到感染的可能。所以,血站中采血护士的安全逐渐受到关注。采血护士易受到血源性传染病感染人群,做好防护意识非常重要,同时保障人身安全也是血站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血站的宣传教育较差,对采血护士没有进行过安全方面的培训,导致很多采血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差,因此,在建立和完善职业防护的管理制度的时候,要提高血站的采血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在采血工作中严重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制度,实行正规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血站的安全性,降低感染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梁若鹄,车火轿,李诗敏.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与控制.中国当代医药,2013,19(6):171-173.

[2]余璇,王祝英.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5):449-451.

[3]谢英.门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7-2178.

[4]杨康丽.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