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邓治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邓治霞

邓治霞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省常德市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10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8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保温护理,对比两组苏醒时间、体温、术中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苏醒时间(75.36±10.54vs45.32±6.86min)、体温、术中出血量(253.46±45.26vs205.63±32.86ml)、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89%vs22.2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的效果显著,护理后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机体体温保可以有效的保持,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术中;保温护理;全身麻醉;腹部手术

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皮肤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内,手术室温度又相对较低,致使患者的全身温度调节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降低预后效果,基于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为患者实施全面的保温护理,有效的避免机体温度的降低,提高手术效果[1]。本次随机选择180例腹部手术患者,给予其术中保温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180例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90、对照组=90)。入选标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排除标准:妊娠期患者、严重脏器损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前体温异常患者。实验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6.5±24.5岁,体重:52-84kg,平均体重:67.5±14.5kg,术中输血患者30例,未输血患者60例;胃部手术患者35例,直肠手术患者15例,肝胆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7.5±25.5岁,体重:51.5-85.2kg,平均体重:66.2±13.2kg,术中输血患者35例,未输血患者55例;胃部手术患者38例,直肠手术患者13例,肝胆手术患者39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临床研究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将手术室温度调节在适宜的状态内,对未进行手术的区域进行保温遮盖。实验组:常规护理+术中保温护理,体温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其机体温度低于正常温度,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体温接近36℃的患者,采用增加被子等方式进行保暖,对于体温低于36℃的患者,采用地热毯、暖水袋等进行加热)[2]。手术室温度的控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手术室温度,避免其降低,术前应对手术台进行加热,手术过程中持续加热,并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温度调节,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确保手术安全。输入液体加温:在手术过程中要对输入体内的液体进行加温,使其温度与室内温度相接近,但避免对青霉素、维生素类药物进行加热,避免其药效减弱或消失,影响手术效果[3]。冲洗液加温:手术结束进行腹腔液冲洗时,冲洗液的温度因于室温接近,避免冲洗液带走患者体内的热量,降低患者体温。综合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应将术后区域外的部位进行遮盖,有效的维持机体内的温度,并将湿热交换器连接在导管上,保持呼吸道温湿度适宜[4]。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苏醒时间、体温、术中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发症发生率(寒战、苏醒延迟、肺部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分析,两组计量资料(苏醒时间、体温、术中出血量、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用t、()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临床研究资料对比,P值区间在0.00-0.05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临床各指标对比

临床各指标对比,详见表1。

表1临床各指标对比()

3.讨论

体温可以明显的反应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临床上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由于受到麻醉剂的影响,致使体温调节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体温下将的现象。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8.89%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为75.36±10.54min、体温为35.31±0.26℃、术中出血量为253.46±45.26ml、PT为14.68±3.19s、APTT为31.16±5.39s优于对照组,分析:全麻后腹部手术患者,机体由于受到麻醉剂的抑制,致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下降,出现低体温现象,术中保温护理通过体温监测、手术室温度的控制、输入液体加温、冲洗液加温、综合护理等,可有效的减少机体热量的丢失,降低低体温对机体各功能和组织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5]。机体体温下降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机体血氧供给不足,抑制机体定组织的代谢,降低切口的愈合效果,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减少机体热量的流失,使患者维持正常的机体温度[6]。

综合上述,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的效果显著,护理后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机体体温可以有效的保持,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果,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华.术中保温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应用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58.

[2]叶丽红,卢丽滨.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19-120.

[3]顾奕,齐云,郑海燕,等.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3):109-110.

[4]何椿萫.对行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7):27-28.

[5]冯燕香.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8):63-64.

[6]夏姣艳.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