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秦志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秦志庄

秦志庄石彦明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100161

摘要: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对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标准开展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安全管理涉及材料、场地、人员、技术等要素,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下探讨了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对策

1导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建筑行业也因此快速发展起来,由于有利润可赚,不仅建立起很多的新型建筑企业,而且建筑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建筑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一些建筑企业为追求利润,尽可能的节约工程成本,往往忽视了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财产将会遭受很大程度的损失,如果发生人员伤亡更会加重事故的严重性。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施工情况不容乐观,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特点

2.1系统性

近些年,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推动下,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在为建筑企业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化、标准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建筑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发展需求,不断转变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着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实现了建筑工程现场的系统性、安全性管理,满足国家、行业的安全管理标准,还能有效帮助建筑工程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2复杂性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施工过程,并具有耗时长、施工环节繁多的特点,不仅需要建筑工程各个部门的积极合作,促进建筑工程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建筑企业对施工材料、现场管理、施工设备等进行安全化、标准化管理,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既能对每一项施工环节进行具体的规定,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还能有效提升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3.1组织机构标准化

对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确定第一负责人,第一负责人一般由项目经理来担任,项目经理要全面负责安全标准化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负责;同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由经理直接负责,安全监督部门的员工也是由项目经理直接任命和选派。项目经理作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负责人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具备相应的职业证书,同时员工在岗期间要定期进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3.2现场管理标准化

建筑企业要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需要制定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建设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征,全面考虑施工现场管理的细则。重视施工现场标识的制定,同时制定专门的宣传板报,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施工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另外,还应该在一些显眼的地方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在一些特别的场所,需考虑警示牌的材料大小。

3.3安全信息标准化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的部分是安全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及时进行收集管理,防止信息的泄露和流失,在对信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提高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的目标。具体包括:对原始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其中包括项目的技术方案、机械设备信息、技术、设计、施工流程、监督管理、紧急事务处理等,收集之后要及时对信息进行科学系统化的分析。

3.4安全防护标准化

根据国家对防护的规定制定安全防护的制度。现场施工人员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持证上岗,入职之前必须经过企业的专业化培训,通过最终考核之后才可以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高空危险工作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系好安全带,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在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工作,交代好应该注意的细节,确保交接时没有出现遗落。

3.5评价机制标准化

工程项目在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对项目安全成果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完成。评价机制包括安全监督、安全组织机构考核等,这个工作需要建筑企业自我负责,按照原本制定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现场考察,对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4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1存在问题

4.1.1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安全管理上,虽然国家颁布了《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文件,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依然不完善。一方面是管理措施比较陈旧,不符合新形势下的施工工艺需求;另一方面是安全技术标准存在空白区域,不能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4.1.2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管理机构,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系统,才能保证各个层次均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组织机构不健全,影响管理工作开展。

4.1.3安全教育不到位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点是施工阶段,考虑到施工队伍多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不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然而部分企业安全教育活动不到位,往往是流于形式,导致安全隐患形成。

4.2应对措施

4.2.1完善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管理工作开展的支撑和保障,对制度进行完善,应该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明确管理重难点,识别风险隐患;从工程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出发,涵盖各个环节,保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连续性。此外,管理措施要细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实满足工程安全管理的需求。

4.2.2强化组织领导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应该做好组织领导工作,首先明确自身责任,认识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积极转变管理思想。其次要协调和安全管理相关的资金、人员、技术、机构等要素,避免盲目决策,加强部门沟通协作,推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最后落实现场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避免影响后续施工作业。

4.2.3加大监管力度

对政府而言,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期间,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出市场引导、宏观调控职能。一方面,科学设立安全监察机构,赋予相应的管理权利,明确管理目标,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2.4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从工作态度、日常表现、施工质量等方面,评价施工作业成果,将其和薪酬待遇相挂钩。对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人们的住房环境,减轻城市住房压力,还进一步实现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对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大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的投入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建中,包新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

[2]任文良.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5(1):250~251.

[3]高占英,陈伦团.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