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到乔布斯剧院——两个极简主义建筑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6
/ 2

从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到乔布斯剧院——两个极简主义建筑的对比研究

曹喆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极简主义是当下工艺美术与建筑设计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潮。本文选取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和苹果总部的乔布斯剧院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分别从项目背景、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和结构构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当下建筑设计中的极简主义新趋势。

关键字: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乔布斯剧场;极简主义

1.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艺术、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等领域自二十世纪初延续至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潮。极简主义建筑是基于现代建筑的一种简约倾向,它抛弃了建筑中不必要的形式,使其在形式上得到最大的简洁化,从而展现建筑本身固有的且真实的美。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是极简主义建筑设计思潮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

在建筑设计领域,简单、精致而纯粹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逐渐风靡全球。被誉为“高技派”的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虽然并非极简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他与追求极简美学的苹果公司合作的最新建筑作品——乔布斯剧场,却极致地体现了当下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与实践的最新趋势。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两个不同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极简主义建筑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当下极简主义建筑设计的“变”与“不变”。

2.设计背景与设计理念的差异

2.1设计背景

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是密斯职业生涯中建成的最后一件作品。从1962年收到柏林市政委托到1965年奠基,一直到1968年建造完成,前后耗时约六年时间。由于是政府委托项目,密斯对设计拥有比较大的话语权。也正是如此,密斯试图将早先建筑中的“连续的空间”与“建造逻辑”之间的矛盾在这里得到解决与统一。

乔布斯剧场是苹果公司作为甲方,诺曼·福斯特操刀的作品。整座建筑作为苹果总部办公楼的附属建筑,从2009年开始设计到2017年施工完成耗时8年。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为其设计地上部分的外观和构造设计申请了专利。

2.2设计理念

在设计理念方面,密斯认为建筑的功能总会面临频繁的变换。与其揣测其未来的用途,不如提供一种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或是接纳均可以沿用的普适性空间。而乔布斯剧院将主要的关注焦点放在了表达一种纯粹意境,通过让建筑“消失”,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以传达苹果公司极致的美学追求。

在处理功能与空间的关系方面,两座建筑都将临时展厅都布置在地面一层,而将其他部分布置于地下,这样分开处理的手法可以更利于打造一个纯粹精确、极简的地上空间场所。

3.结构构思与材料选择的异同

3.1结构构思

密斯·凡德罗认为结构不是对某一个建筑单体的解决方法,而是一种普遍性的概念,他把结构作为建筑的基础看得尤其重要,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就是这种态度的鲜明代表。乔布斯剧场则不同,后者如同苹果公司的一款颠覆性产品,在设计结构时会先考虑形式要求。这也导致了两者外在表现的巨大差异:前者选择将结构构件完全暴露,自信且充分的显示其结构美学。而后者以形式为主导,让整体建筑更加趋向精美而达到尽可能“消隐”的观感效果。

在密斯看来,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规整化的方格结构,若将此推而广之,即可确立几类简洁纯粹而又贯彻始终的建筑原型。由于受制于大批量生产的规律,它们的材料运用往往显得理性而高效。在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以1.2米的基本模数单位为基准严格的安排平面柱网(7.2米柱跨,基本模数的6倍)和立面划分(8.4米高度,基本模数的7倍),甚至整个建筑的台阶和基座的石材面砖都分别是0.4米和1.2米。整座建筑因此而充满了秩序,仿佛是一个生命体。

在结构构造细节方面,密斯习惯于将围护、内墙墙体和支撑结构完全分开定义,彼此之前有着清晰而明确的交接关系,这样的建筑结构使人感觉清晰典雅。在这方面,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可谓他的巅峰之作。在美术馆新馆中,整个玻璃盒子表皮的平面大小被严格锁定为54米见方,接下来玻璃盒子的每一界面被顺理成章地划分为14个3.6米宽的基本单元,与顶棚格构完美对位可以说匀质的几何网格体系掌控了这一建筑从宏观的结构布置、屋顶格构到中观的表皮分格再到微观的石材铺装划分等几乎所有层面的建构表达。

而福斯特在设计乔布斯剧场结构时为了使结构显得轻盈,同时为了满足乔布斯对于建筑形式的强势要求,把围护结构和支撑结构合二为一,将支撑屋顶的柱子完全去掉,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轻盈透明,玻璃既成为了整个地面建筑部分的承重结构,又是围护结构,节约建筑结构空间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纯粹典雅的建筑形体。结构不再是影响建筑采光与“透明性”的因素,碳纤维的屋顶将空间的匀质程度提高到新的高度。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被“抹去”的混凝土和钢柱曾经也在历史上以同样备受质疑的方式抹掉了无处不在的非透明承重墙。

3.2材料选择

极简主义建筑设计师往往倾向于尝试新材料的使用,他们把没有承载特定的文化意义的新材料运用在建筑中,使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得到更清晰的展现。

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的地上部分主要由64.8米见方、厚1.8米的巨大钢格构顶棚和8跟钢结构柱组成。密斯遵循结构受力原理,将钢格构四角微微抬起,中间部分向上轻微起拱。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视觉误差让屋面显得更加笔直,还有利于屋顶排水,而且更好的回应了大跨结构的挠度问题。在运用钢结构材料方面,密斯已达到经炉火纯青的境界。

乔布斯剧场地上部分主要采用层压玻璃和碳纤维屋面材料,很直观的表达了苹果纯粹极简的设计风格与极致的体验品质。但就目前而言,玻璃这种材料并不十分适合担当承重结构的角色,于是福斯特采用了极其昂贵的轻质碳纤维材料作为屋顶。但是很明显,福斯特并没有处理好碳纤维屋顶结构自身内部的美观问题,采取了极其精确的吊顶措施来弥补苹果公司对于视觉效果的极致要求。相比于密斯运用钢与玻璃的娴熟,将两者主次位颠倒后的乔布斯剧场在很多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

4.结语

总体而言,虽然有着不同的项目背景,但是在回应功能与形式的矛盾方面,两个建筑都采用了上下分区的空间布局策略,以保证上部空间的纯粹。与此同时,两座建筑都追求适合各自主要建筑材料的模数和空间秩序,以达到极简、匀质的空间效果。但在结构构思与材料选择方面,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明显处理的更加成熟,更符合材料性能和结构原理的“真、善、美”。乔布斯剧院在启用新材料方面更为大胆前卫,并将“极简”进一步推进到“消隐”的境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大胆使用新材料的建筑实践,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业材料与技术反哺建筑,进而拓展未来建筑设计的边界。

参考文献

[1]张洵.极简主义建筑在国内的实践及其特征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8:6.

[2]肯尼思·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M].王俊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08.

[3]汤凤龙.盒子“解体”后的终极清晰——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J].建筑师,2011(06):11

[4]彼得·布伦德尔·琼斯[英]著,魏羽力等译,《现代建筑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十四章,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柏林国家美术新馆,1968:203.

[5]廖雪峰.从社会学角度试析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