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细处入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大处着眼,细处入手

孙秀明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说明文的教学

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二中学247100

摘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篇数不多,再加上一些教师偏爱文学作品,说明文教学很容易被忽视。笔者认为:说明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所起的作用与文学作品一样重要。首先,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跟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其次,学习说明文同样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教好说明文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其他自然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说明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而现行的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作品,说明文的数量相应减少了很多。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是如此,它只是在八年级上册中集中编排了两个单元,其余各册只有一两篇,至多不过四五篇,而且分散编排于各个单元中。因为其数量少,没能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又偏爱纯文学作品,对精美的散文字斟句酌,赏玩不已,但教说明文时却常常一带而过,像完成任务似的,不愿意费力劳神,仔细体味。其实,说明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上所起的作用与其他文学作品同等重要,不容忽视。

一、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

众所周知,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形状特征、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的文章。它的用途广泛,如介绍科学知识、生产技能、工作方法,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介绍某一产品的性能、功用、注意事项等,都会用到说明文。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从事生产实践产生重大影响,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二、学习说明文同样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等目标。说明文一般知识性较强、内容科学化。学生阅读说明文不但能学到语言知识,还可以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这对开启心智、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大有益处。有些说明文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例如《奇妙的克隆》中介绍有关克隆技术就是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类说明文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兴趣。有些说明文思想性较强。

三、教好说明文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自然学科的学习

中学教材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每一节内容就是一篇说明文。教会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有助于他们对这些学科的学习。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说明文跟其他学科知识都有关联,例如《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两文中涉及到生物学知识;《恐龙无处不在》跟地理知识有关。其实,语文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工具作用,它要服务于其他学科。

既然学习说明文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备课和教学呢?

笔者拙见:应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即备课时一方面要从语文素养的长远目标出发,要有知识的广度。课文要备,课外知识也要涉猎,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另一方面,还要知识的深度,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从细枝末节处探询奥秘,把握文章的精髓。

具体做法是:

1.立足课本,放眼课外。

学习教材是掌握知识的最基本途径。钻研得越深,获取的知识和能力也就越多。所以吃透教材是关键。在这个教学环节上,教师的引领、点拨很重要。因为说明文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易理解。教师首先要读懂文章,明白其中的原理,课前要事先收集课文相关资料,然后就能驾轻就熟,指导学生的学习。假如教师自己对所教的内容一知半解,那么就很难教好学生。教师不光要弄懂课内知识,还应该向课外拓展。

2.理清顺序,训练思维。

说明文顺序大致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采用什么顺序视说明对象而定。以建筑物为说明对象的文章一般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文章一般按时间顺序,工艺制作按操作过程,介绍事理的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一般有:从一般到个别,如《中国石拱桥》;从整体到局部,如《苏州园林》;从主到次,如《大自然的语言》;从现象到本质,如《落日的幻觉》。说明文顺序的安排一般都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理清顺序,实际上也能起到训练思维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

3.仔细推敲,挖掘深度。

深度既指知识的深度,也指思想上的深度。钻研得越细,挖掘得越深。笔者教《大自然的语言》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今差异是否是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一个因素?学生通过琢磨会明白:古今差异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原因。植物抽芽开花提前是因为气候变暖。

总之,教师无论教什么教材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文学素养的形成,有利于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但笔者还是主张语文课堂上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因而,不能忽视说明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