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15
/ 2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李琦

(酉阳县升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摘要: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危险性,造成其安全事故特别高发。对其安全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本文分析比较了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举出国内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问题在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教育宣传、多机制调节等方面还需加强管理改革,与此同时,分析提出了适和于我国现状的一系列建筑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要增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能力,同时加大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对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反馈、应对机制;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和信息化机制对安全的有效调节能力;大力宣传和引进先进的安全科学管理技术等等,不断创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完整安全体系。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应对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关系到人民和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与人民的自身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对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其具有的复杂性和密集型及户外作业频繁性等施工特点,都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最近数据显示,其发生的伤亡率与交通安全事故和矿山安全事故相差无几,所以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不稳定的安全因素,加大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能够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2.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现有问题分析

分析研究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寻多的问题与不足,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职能的分散和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衔接性弱,同时安全管理形式过于单一,相关技术标准与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安全质量监管方面的组织机构中,仅仅包含国家层面的安全质检部门与各地方设立的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这些有关机构和部门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开展安全监管作用中所能发挥的功能性,只是选择性的对企业项目进行抽查,比如在监理方面,一般只对于工程质量有所监管,同时也涉及工程造价和工期安排等方面的因素,一般总会忽视施工人员与设备安全等方面的潜在因素,同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囊括在监理安全范围之内,而是认为这应该从属于施工企业的内部,导致此类问题管理漏洞的产生。很明显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的大小与设计图纸的质量和施工计划整体调度以及资金周转和技术标准与工艺难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施工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同时还与施工是否准备充足及施工计划安排是否合理和工程设计策划及安全软件与硬件投入的量都息息相关。所以加大监管机构的巡查力度,深入安全生产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思路设想

建筑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门针对自己的问题一同解决安全管理问题。针对目前的多样化特点,必须从各环节入手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考究和完善,不断对建筑行业暴露的状况和难点展开思路拓展,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手段,为建筑企业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1完善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与监督机制

应该以建筑行业现有法律法规的依据之上,开展各单位责任的科学合理划分,清晰明确的分配安全保障责任,对于发生的伤亡安全事故,各机构单位要对事故进行鉴定,进而确定责任的承担方,同时其他责任人也要对事故承担一定的间接责任。监理部门也要承担起安全监管的遗漏之责,只有把责任清晰分配到各机构单位,下到每个人,让建筑施工的每个人都具有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推动着安全运行管理机制的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加大力度设立技术安全咨询部门和机构,以此加大对施工建设单位及个人的施工安全知识普及,以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施工教育咨询服务平台。

3.2完善安全事故透明化制度体系

要善于使用《安全生产法》,将安全事故案例做好记录和分析,对于那些在施工中有隐瞒安全事故和漏报安全事故的机构单位,必须严格惩戒,同时对于触犯法律底线的企业和个人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唯有通过清晰明确的管理制度与规则,严禁钻法律空子,以此达到警醒相关建筑企业的目的,打造完整的安全事故公告反馈机制,才能更好的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整个监督体系来;其次就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要确立完整可靠的赔偿机制与规则,防止利益方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私下解决,无论哪一方对于此类违规行为的安全事故处理方式,都要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惩戒,以正行业风气,打造一个权威性和透明化的安全事故反馈监督体制及事故备案制与应对机制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

3.3加强企业安全教育

目前国内市场比较安全事故,大部分的重大安全事故是项目负责人不够重视安全生产、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一线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导致的。某些公司认为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属于额外支出,对一线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管不顾,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够完整,无限压榨工人的劳动力,工作没有规律,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高强度的疲劳工作状态;同时,现场工人由于就业压力大和自身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无法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警醒行业公司和政府机构的有效调节,还需要安全生产教育两手抓。加大宣传和教育企业建筑安全文化,使得“安全为天”,“生命为大”,“珍惜生命”,“人命关天”,“生命重于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杜绝违章作业”的思想深入贯彻到企业公司施工单位所有人,真正做到提升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自我责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4以保险机制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完善企业安全管理

法律机制的监督和约束并不能完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施工问题,要想真正做到全部相关部门参与安全管理中来,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和推进我国的保险体制,从而加快保险行业的进步,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制落实到建筑行业,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的工伤商业保险的办理,否则不允许进行施工许可,进而形成可靠稳定的安全运行机制,将安全工作在企业内稳定推进。

4.总结

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年都会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难以估量的威胁和损失,我们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量时间研究数据显示,加大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从根本上有效直接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样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应用于我国国情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学东.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

[2]朱晓雯.中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析[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7,(6).

[3]朱少青.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4]张欣然,解辉.关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7.

[5]吕彦龙.浅议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的应用[J].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1.

[6]朱少青.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作者简介:李琦(1986年10月—),男,重庆酉阳人,现在工作于酉阳县升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