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陈荣荣

(柳州市工人医院超声科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目的:分析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选择同期50例自然分娩后健康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会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后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可通过观测其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长度、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因此,会阴超声检查对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然分娩;盆底功能障碍;会阴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39-02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盆腔脏器移位或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而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引发该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如绝经、长期便秘、肥胖、分娩次数过多、分娩方式、盆腔手术等,其中经阴道自然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出现阴道壁膨出、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排便障碍等症状,为此,临床不容忽视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临床常采用会阴超声检查方式对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其能有效显示患者盆底肌肉受损情况,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2]。本文主要探究了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选择同期50例自然分娩后健康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阴道自然分娩,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受试人员在研究前均已知情并同意,且均为自愿加入本研究。研究组患者年龄年龄分布:21~36岁,平均年龄为(27.6±3.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年龄分布:20~37岁,平均年龄为(28.1±3.4)岁,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年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迈瑞-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配套的凸阵超声探头进行检测,探头频率设置为5MHz,行会阴超声检测前,先引导患者将小便排空,并取截石位,同时检测人员需佩戴一次性检查手套,并将耦合剂涂抹在一次性检查手套外和超声探头上,以促进探头能够贴紧检查部位,然后在患者的会阴部(阴道口和尿道口之间)进行超声检查,

并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通过正中矢状面超声影像观测患者膀胱后角大小、肛提肌裂孔长度、子宫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也即子宫颈至耻骨联合的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也即膀胱颈至耻骨联合的距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情况(包含膀胱后角大小、肛提肌裂孔长度、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盆底情况对比

在静息状态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后角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盆底情况对比

3.讨论

自然分娩是引发女性患者出现盆底功能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盆底功能出现障碍,不仅会引发盆底功能异常和盆底器官脱垂,同时还易引发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和排便障碍等症状,为此,该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5]。为了降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和尽早对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异常进行干预治疗,现代临床都会要求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后42天行会阴超声检查,会阴超声检查是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检查快速、可重复检查及准确率高的现代化影像学诊断技术,其通过有效的显示患者分娩后的盆底肌肉受损状态,从而能够为临床对女性自然分娩后是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提供良好的评估依据[6]。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自然分娩后健康患者和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情况,得知,在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在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健康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膀胱后角均明显大于健康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均明显小于健康患者,因此,对自然分娩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可通过观测其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长度、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会阴超声检查对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岳嵩,吴青青,王小榕,等.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对自然分娩后产妇盆底功能异常的评价[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1(08):28-33.

[2]褚莉莉,王敏芳,孙晶晶.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2):374-376.

[3]杨佳丽,梁淑仪,洪碧珊.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观察及评估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02):382-384.

[4]李先晓,王莉.对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179.

[5]李金英,黄志,刘桃,等.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评估产后妇女盆隔裂孔影像特征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09):1101-1104.

[6]李宏伟,弓瑜.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对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评价[J].中外医疗,2015,34(3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