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同伴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疗效分析

邓春花

邓春花

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分析同伴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同伴教育组2组,给予参照组(32例)患者一般性口头宣教护理,给予同伴教育组(32例)同伴教育护理。分析2组症状缓解有效率、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结果:同伴教育组症状缓解有效率90.63%,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3.29±0.48)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同伴教育;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影响疗效

前言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1]。针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2]。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促使其依从相关治疗,提高临床疗效,防止疾病复发。因此,我院选择6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同伴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同伴教育组2组。参照组中,患者共32例,男16例,女16例,患者年龄41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54.13±8.66)岁。同伴教育组中,患者共32例,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38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54.08±8.34)岁。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32例)患者一般性口头宣教护理,给予同伴教育组(32例)同伴教育护理:(1)成立同伴教育护理小组。临床护理人员负责制定同伴教育护理措施,将患者进行分组,并选拔组内善于沟通、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担任同伴教育组长。临床护理人员定期对同伴教育组长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再由同伴教育组长对组内患者进行教育。(2)健康教育知识宣讲。定期组织精神分类症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会,告知患者精神分类症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措施、预后等,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以及相互分享教育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3)举办患友互助会。临床护理人员举办患友互助会,使患者以同伴的身份告诉患友们自己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和体会,相互之间相互帮助和交流。

1.3观察指标

(1)分析2组症状缓解有效率。评价指标有显效: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症状改善80%以上;有效: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症状改善30%~79%之间以上;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症状改善30%以下。

(2)分析2组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量表评分标准为:1分:拒绝、痛苦;2分:不合作、不情愿;3分:使用、冷淡;4分:主动合作享受。若评分越高,表示遵医行为依从性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Frankl评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test分析(T值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followedbyDunnett'stest)分析。症状缓解有效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2.1分析2组症状缓解有效率

同伴教育组症状缓解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分析2组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

护理前,2组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同伴教育组治疗依从性Frankl量表评分(3.29±0.48)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的压力。患者经过系统化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可得到基本的控制,进入康复期。但接下来若不重视护理工作,易导致病情复发,造成认知功能损害、思维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4],甚至引发精神衰退、精神残疾等并发症[5],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一般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仅仅给予患者口头上的教育,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不高,护理效果较差。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6],通过具有共同经历、病情的同伴之间的相互教育,达到医疗教育目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成立同伴教育护理小组,对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进行培训,通过同伴的力量去训练其他患者;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知识宣讲会,集中向患者讲授临床医学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促使其重视自身健康,加强配合度;其三,通过举办患友互助会,患者利用相同的病情、经历,相互分享经验和教训,引起共鸣,增强疾病治愈的信心。本研究显示,采用同伴教育的患者,症状缓解有效率和治疗行为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一般口头教育(p<0.05),可作为康复期精神分类症患者首选的护理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瑜,潘惠平,江健烽.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现状调查与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8):1157-1158.

[2]吴逢春,李荷花,周燕玲,黄园园.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犬尿氨酸代谢物的关联[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8):1153-1154.

[3]谢健芬,秦萍,邹颂婷,何婉仪.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4):149-152.

[4]刘银芳.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8):113-115.

[5]吕莹,陶永红,王艳红,崔晓佳.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6):186-187.

[6]贾强,冯薇,谭淑平,李佳,王志仁,杨甫德,田莉,谭云龙.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与症状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06):34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