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案例教学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实施案例教学的体会

刘振江

刘振江山东招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65408

近几年来,我校的财会商贸专业在对口高职升学方面连续喜获丰收,在省级同类学校中出类拔萃。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个突出的因素体现在案例教学上。

一、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倡导和推进案例教学绝不意味对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在一切教学中都要安排案例教学,而是要把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目标,由“讲授好本课程”调整为“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一调整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书本转”的传统观念,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能动转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能有效驾驭所学知识、全面提高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明确案例教学的目的

1.培养人际沟通的能力

一方面是要通过案例分析加强个人与案例其他小组成员的沟通,要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要学会说服他人,达成共识,进而培养团队精神;另一方面是与案例中模式角色的“沟通”,自己要设计说服他人、克服实施方案阻力的方法。

2.培养创新能力

要永远记住“鼓励创新”,对合理的创意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创新意识不足的要指出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3.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表现形式可能是一个营销方案,也可能是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要在充分分析运用案例提供的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上述文件,必须具有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恰恰是未来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而不是一些看似重要的知识点。

三、准备好的案例

1.案例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案例的信息容量要适中

从教学的实践和学习使用的案例来看,案例容量从2、3百字到6、7百字为宜。太大,学生难以把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难以集中;太小,学生则难以发挥,约束了学生的思维。

2.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

在编写和选择案例时,要注意对信息只能客观描述,而不要加太多的个人判断和引导,如果在案例分析中出现众口一词、结论千篇一律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是案例教学的成功。

3、具有角色的对抗性

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角色对抗性的设计,通过角色对抗性来加强学生方案的软约束,既可以提高案例分析的质量,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学生个人激励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常常要花费大量的心智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结论或独特的见解,最好的激励方式就是给予每一个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2.学生团队激励

以案例小组为单位,明确组长,对组员加以适当的分工,常常比以个人为单位效果要好。其原因:

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是在团队内形成一个小范围的对抗,有利于提高案例分析的质量。

3.学生成绩激励

成绩要客观,要准确、全面,考虑的主要方面是课堂表现、分析报告、团队组织等。

五、教师作用的正确定位

1.防止教师缺位

教师缺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案例没有选择,随意性较大,结果案例不适用,不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特别是对新的热点、难点没有及时引进课堂。

二是教师只布置案例分析,不公开组织评讲,时间一长,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三是教师对案例不熟悉,组织讲评时不加以正确引导,课堂效果不佳。

四是教师没有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模式,学生分析问题时难以集中,分析完后没有收获。

五是对学生不组织,每人都是单帮,案例分析的目的没有达到。

2.防止教师越位

教师越位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在案例分析课中唱主角,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学生受“冷落”,经学生自己努力分析的报告“难见天日”;二是教师提供案例分析的所谓标准答案,而这一标准答案实际上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会引起学生的许多质疑。

六、提高案例教学的研究和组织水平

首先,教师必须选准、选好案例。在案例资料的收集与选择上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源于实践,真正达到模式的效果;二是必须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典型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课前布置好相关阅读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三是应注意案例教学激励手段、辅助手段的设计和实施。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必须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总结评价时,教师应归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和有价值的新观点,从而将学生的理性思考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