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实施有价值问题的引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这样实施有价值问题的引领

冯晓红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冯晓红

在教学中,教师都希望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第一,设计的问题比较乏味,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设计的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认为思考毫无意义。第三,设计的问题没有价值,没有可疑的内容。因此,如何实施有价值问题的引领,是教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设计问题导入教学,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角度设计问题导入教学。

一、从知识应用角度设计问题引入教学,培养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对知识本身的探索。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学科知识、技能对他们直接或间接的用途,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目标的手段时,他们就会感到需要化学知识,从而产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介绍知识的用途不一定安排在课结尾,有时放在开头,对于培养内部动机,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讲“盐酸”内容时,教师引入新课时可以说:有一种物质可以除铁锈、制氢气、制二氧化碳,还存在于我们的胃液中帮助消化,这是什么物质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科学知识虽然抽象,但都源于实际,教师恰当地运用举实例、打比方等方法讲解,说明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真正体会到科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从而增强学习动力、认识兴趣和学习知识的自觉性。

二、从实验角度提出问题导入教学,激发探索欲望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去学习,否则其学习就可能是形式地、被动地、勉强地进行。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欲望的源泉,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从实验角度设计问题导入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例如,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时,教师可以做两个实验:取两个250毫升烧杯,取一张纸对折撕开,再取其中一半撕碎放在一个烧杯中,另一半用火柴点燃放入另一个烧杯中,然后提出问题:这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本质区别?随后,教师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实验角度提出问题导入教学,课堂充满探索研究的气氛,学生思维集中而又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从故事中设计问题引入教学,设置求知悬念

好奇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大凡新奇有趣的东西,都对他们有吸引力,驱使他们主动去探索的欲望就特别强烈。在教学中若能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穿插故事、奇闻轶事等,然后从故事中设计问题引入教学也就自然获得成功。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绪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传说过魔棒的故事,有了它就可以点石成金,化云为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寻求魔棒,人们历尽千辛万苦。随着科学的发现,如今真的找到了这自然科学的魔棒。它不仅可把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还可以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能把矿石变成比黄金还贵重的物质,更不用说化云为雨了。然后提出问题并作答:你知道这自然科学的魔棒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一定要探个究竟的情绪,于是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由此而生。

四、设置问题陷阱,激发解决矛盾的欲望

初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总喜欢凭片面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或问题做绝对的判断。这些判断常常是失真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有意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相悖的典型事例设置问题陷阱,故意让他们在事实面前碰钉子,从而迫使他们反思,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课以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导入,能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撞击出思维“火花”,使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感,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兴趣,从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有利于形成学好化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