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 2

浅谈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段兴聪(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21)

摘要:在统计调查工作中,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都存在误差。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误差。非抽样误差广泛地存在于统计调查工作中,不但在抽样调查中存在,也存在于全面调查中。现就非抽样误差分类及成因、控制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抽样误差;产生原因;分类;控制

在统计调查工作中,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都存在误差。误差可以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仅根据对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调查来估计总体的特征所带来的误差,它仅存在于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计量的,并能够通过调整样本容量大小、抽样方式等手段进行控制。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它广泛地存在于统计调查工作中,不但在抽样调查中存在,也存在于全面调查中。由于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抽样误差的测定和控制难度很大。

1非抽样误差的种类

自1902年K·皮尔逊首次讨论非抽样误差这个概念以来,在非抽样误差的分类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希里1957年把非抽样误差分为三类

(1)范围误差:指由于样本单位的遗漏或重复产生的误差。

(2)确定误差:指在资料收集、编辑、编码和计算输入阶段所产生的样本单位特征值的测量误差和回答偏差。

(3)替代误差:由于对缺失数据进行替代和(或)在最后估计阶段对缺失数据进行替代所产生的误差。

1.2科克伦把非抽样误差分为三类

(1)对被抽选出的样本中的一些单位未能进行计量而产生的误差。

(2)一个单位的计量误差。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辑、编码和汇总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1.3戴伦纽斯1988年把非抽样误差按调查活动分为三类

(1)资料搜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3)资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根据我国实际,我们可以把误差根据工作阶段,分为三类:

一类是与调查设计有关的误差,即在调查设计阶段产生的误差;

一类是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一类是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里的分类依据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出在哪个阶段,而非误差出现的阶段。

2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2.1设计阶段误差

在设计阶段产生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涵盖误差。即在设计阶段确定调查范围时,对调查单元确定不够准确,导致该调查的单元没有包括在调查范围内,或调查范围包括了不应调查的单元。尤其在抽样调查设计时,抽样框制订不当,调查单元有遗漏、或有重复、或包括了总体外的单元,都会影响样本实际的误差水平。

设计阶段产生误差的第二个原因是调查问卷或调查表设计不好。尤其是调查问卷的设计所带来的误差。这方面带来的误差主要有:问卷内容设置不合理,主题明确,重点不突出;问题设计不合理,包括题目的设计不够准确,如:不同的问题内容重复、问题的选项有重复或遗漏、问题的形式不适应内容和调查形式的要求等;在用词不够准确简练或作用过多的专业性很强的词汇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会给被调查者答卷带来困难,从而造成不能准确甚至无法回答问卷,即可能出现拒答或错误回答。

设计阶段的误差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样本抽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一误差主要是由于在抽样过程中对抽样规则的执行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2.2调查阶段的误差

调查阶段的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调查者误差,即由于调查员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有调查者有意所产生的误差,主要是调查者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对调查单元进行全面调查,编造或更改调查的资料。也有调查员非有意造成有误差,主要有调查员所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拒答;调查者粗心或不认真造成对回答者回答的错误理解或错误登记等。

调查阶段第二个误差是被调查者误差。被调查者误差有两种情况:拒答和错误回答。拒答又分为单元拒答和项目拒答。错误回答是包括有意错误和无意错误。产生调查者错误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是由于设计阶段的原因造成的,如问卷的设计不好;也有可能是由于调查者的原因造成的,如调查者采取的措施不当,或调查者选择了不适当的调查时间等;也有被调查者自身的原因,如当时的心理或生理状态、被调查者对调查内容的重视程度、被调查者对问题的敏感性较强等原因造成。

数据整理阶段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原因造成的误差。由于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涉及环节多,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集中,当工作人员长时间面对大量枯燥的数字时,容易由于疲劳等原因造成数据错误从而产生误差。

3解决误差的建议

综上可知,非抽样误差产生于统计调查的所有工作环节,要解决误差问题,就必须从每个工作环节入手。

3.1设计环节

设计环节是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工作的好坏会对数据的误差大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正确的调查范围,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正确的调查范围是降低误差的基本保证。对于全面调查而言,主要就是总体范围的界定,对于抽样调查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抽样框的确定,二是适当的抽选方式和抽选规则。

另一方面的工作是提高调查问卷的质量。为做好这些工作,必要的事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事前准备工作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对总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调查要求。

3.2在调查环节

调查环节是统计调查的具体组织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实际上主要取决于调查员的工作水平。所以应该在调查之前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包括调查员对调查内容的认识、沟通技巧,同时要提高调查员对工作的责任心。同时,完善调查工作过程中监督机制。

3.3在整理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是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强化数据的复查和审核来实现对数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雪菲.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控制[J].经济视角,2007(12).

[2]梁芬莲.非抽样误差的种类及产生原因[J].财会通讯,2005(3).

[3]孙伶莉.网络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J].统计与决策,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