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23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23例

朱国辉刘欣欣

朱国辉刘欣欣(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山东潍坊262700)

【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55-02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2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本组23例病人随访6-36个月,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可靠。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可能由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而引起,具有特殊的病理发展过程和临床发病特点,有发展为腺癌的可能。我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病人23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性5例,女性18例,年龄23-62岁,平均41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者15例,血尿5例,排尿困难者3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者2例,1例合并膀胱结石,既往有泌尿系结石者2例。明确诊断前病史约6个月-5年,均经抗炎对症治疗,就诊后尿常规检查:RBC(+)-(+++),WBC(+)-(+++),23例均行B超检查,发现膀胱占位4例,膀胱壁毛躁增厚10例,膀胱结石1例,前列腺增生者2例,余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三角区15例,膀胱颈及后尿道4例,波及输尿管口周围的2例。临床类型:滤泡样水肿型12例,乳头状增生型8例,慢性炎症性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腺性膀胱炎,其中1例伴有不典型增生。

1.2治疗方法23例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电切术,术中适度充盈膀胱,电切镜切除有病变的粘膜及相邻的部分正常粘膜,深达肌层。对乳头状增生型切到深肌层,用电极将创面反复电灼。对合并前列腺增生及膀胱结石的病人,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碎石取石术,术后留置F20-22号双腔尿管3-5天,行抗炎治疗,尿液转清后拔除尿管。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20mg加0.9%氯化钠40mL行经尿道膀胱灌注,保留30-60min,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20次,病程1-2年,期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

1.3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粘膜正常。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膀胱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但活检粘膜有慢性炎症者。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发现仍有腺性膀胱炎病变。④复发: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无异常,但6个月后复查出现腺性膀胱炎者。

2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随访3-36个月,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1例。其中1例于术后16个月复发,再行电切治疗后痊愈,其他治愈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

3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腺性增生病变,由STOERCK于1899年首次报道。以往认为本病为少见病,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本病呈增多的趋势,并逐渐引起泌尿外科及病理科医生的重视。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尿路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如慢性炎性反应、梗阻、结石等,也有人推测与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衡、有毒代谢产物等刺激有关[1-2]。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变过程,并且有进一步发展为腺癌的可能。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PANTUCK[3]等检测了单克隆抗体mAbasl在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癌中的表达,证实腺性膀胱炎为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在本组病例中未发现癌变现象,但仍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排尿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还可能有肉眼血尿、菌尿或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影像学检查B超、IVU少部分患者可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但无特异性。CT检查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伴膀胱壁广泛增厚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增强扫描对鉴别膀胱癌和腺性膀胱炎意义不大。上述检查都是非特异性的,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和活检。腺性膀胱炎根据病变类型可分为:①滤泡水肿型: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滤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样增生。本组病例此型多见。②乳头状增生型:表现为带蒂的乳头状物,粘膜充血水肿。③慢性炎症性:表现为局部粘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粘膜无显著改变,大致正常[4]。

腺性膀胱炎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效果评价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它包括病因治疗和膀胱内局部病变的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采用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经尿道电切治疗膀胱炎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并可多次治疗,疗效确切。切除病变组织应深及肌层,同时要解除下尿路梗阻。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既可清除膀胱残存病灶,又可预防复发及恶变[5]。吡柔比星作为新一代蒽环类细胞毒性抗癌药物,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较丝裂霉素小,它能迅速地在膀胱粘膜上皮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而且主要为膀胱粘膜所吸收,全身吸收量少,不良反应少,疗效明显。刘斌[6]等认为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并预防复发具有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需要规范操作程序,掌握好药物剂量、浓度、PH值及保留灌注时间、疗程,以减少膀胱局部刺激症状、全身毒副反应等不良反应。

腺性膀胱炎之所以治疗效果不佳,是因为没有进一步搞清楚病因,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往往是针对病理诊断而没有针对病因,多数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其后可能隐藏着较多不能确定的病因,如慢性感染、下尿路梗阻和结石等可能诱发腺性膀胱炎并促进其发展。治疗原则:首先应清除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然后根据病变类型、部位范围采取相应治疗。

腺性膀胱炎本身虽为良性增生性病变,但与膀胱腺癌在组织发生学上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以往报告也显示其病变率也显著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腺性膀胱炎可能发展为膀胱腺癌。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腺性膀胱炎病人应定期复查和长期随访,定期行B超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多点活组织检查。

参考文献

[1]郭文邦,程德志.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09,3(3):234-236.

[2]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60-62.

[3]PANTUCKAJ,BANCILAE,DASKM,etal.Adenocarcinomaoftheurachusandbladderexpressesauniquecolonicepi2the-lialephope:animemunohistochemicalstudy[J].JUrol,1997,158(5):1722一1727.

[4]黄海明,叶晖,夏昕晖.腔镜技术联合膀肌灌注治疗腺性膀肌炎52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1)70.

[5]朱喜山,王科峰,孙柳静,等.腺性膀胧炎的临床治疗观察:附66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55-56.

[6]刘斌,邹志辉,崔维奇,等.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54-55.